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8-0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記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張嵐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樓的6-7層,并非學校的教室和實驗室,而是清華大學與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威視”)共同成立的聯合研究所,致力于核輻射成像前瞻性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張嵐,聯合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已過不惑之年的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她告訴記者保持年輕的秘訣是:工作上要耐得住寂寞,生活中又很會享受快樂,守得住繁華。
耐得住寂寞才有成果
作為原核工業部大院的子弟,張嵐從小就熏陶在與核物理相關的濃厚研究氛圍之中,很多鄰居都是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在核物理領域有所建樹。”在大學校園里,物理專業似乎都是男人的天下,很少會有女性對其情有獨鐘,但張嵐就是個例外。當年高考時,親朋好友都勸她放棄物理專業,但她卻堅持了下來,并把這個專業當成了一生的事業。
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后,張嵐選擇了去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又到美國加州大學作博士后,但核物理的研究方向一直未曾改變。2004年回國加盟同方威視從事產品研發,“主要做前沿產品的技術研發,即未來3到5年才將在市場上投放的核心產品。”
經過10年的努力,如今張嵐已成為研究所的頂梁柱,但仍然經常與同事一起工作到深夜。因為面對的都是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材料,多少個午夜和凌晨,她和同事還在討論問題、分析原因、重復實驗……而且,張嵐所帶領團隊研究的均是國際前沿技術,很多實驗都不可能有多少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沒有多少人可以討論,每個項目都需要看上千篇的文獻。”張嵐感慨,做科研工作,只有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才會有成果。
目標是科研成果產業化
2004年,從美國留學回國的張嵐一度很糾結:究竟是去科研院所單純做研究,還是去企業把研究成果進行轉化?最終,張嵐選擇了后者,因為她更愿意看到自己的研究能夠為更多人提供服務。
同方威視是一家源于清華大學,以輻射成像技術為核心,以提供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安檢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安檢解決方案和服務供應商,這是核輻射技術在民用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張嵐的研究方向正好與同方威視的發展方向相吻合。“我多年的學習、研究、工作的內容,從探測器材料的生長、探測器的制備工藝、物理模擬計算、探測器模塊的設計測試,到探測器信號的數字化分析和輻射成像系統的建立,從測試樣品的放射化學處理、數據分析,到輻射防護和環境評價,可以說涉及到了輻射探測物理的各個方面。這些研究經歷和技術積累,與威視產品所需的核心技術是一個完美的結合!”
“我們的研發團隊定期參加本領域及相關領域的國際會議,了解前沿動態、發表論文、參與交流,讓我們的研發與國際前沿保持同步。”張嵐帶領的團隊始終關注國內外科研團體及各大公司在輻射探測和成像技術方面的新進展、新內容、新熱點,確保研發方向不偏差,從而為公司未來3至5年、甚至5至10年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儲備關鍵技術。
新時代的中關村“科研達人”
在同方威視的10年,張嵐將工作重點放在輻射成像系統的核心技術——輻射探測器上,并取得了顯著成績:作為主要技術骨干,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防科工委“十二五”規劃項目;作為同方威視項目負責人,參加了9個單位共同發起的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清華大學“985工程”III期重點學科平臺建設項目:10kg級陣列式高純鍺探測器直接探測暗物質實驗研究;與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共同建立了半導體探測器實驗室,實現了多種半導體探測器的處理和制備工藝……
工作之余,張嵐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在雪場里、舞池中、高山上都有她的身影,她還會自己做衣服,在朋友眼中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強人”。張嵐正是新時期中關村科研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們不僅在各自領域有著卓越的科研成果,同時在工作之余也是一群有夢想有追求、會享受人生的生活“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