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8-0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記北京安科興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永濤
35年前,未滿16歲的高永濤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被動”地學了他并不喜歡的“采礦工程”專業。35年后的今天,高永濤卻成了采礦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并憑著他對這一領域前沿技術的洞悉,帶領著研發團隊創造出多項創新性成果。如今,作為北京安科興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取得了企業產值過億且啟動了IPO程序的業績。
破滅的夢想卻照亮了現實
高永濤說,青年時期他最崇拜是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創立地質力學理論的李四光,“一心想當一名科學家,可不成想學了一個眾人眼里不算科學的采礦專業”,失望、彷徨和不甘心,伴隨著他度過了大學時代。
由于夢想的破滅,他學著寫詩、寫小說,幻想著能當個作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到了1981年底,他一度想報考文科類的研究生。但是由于沒有把握,只得又報考了采礦工程專業。
“我學了這個專業,并且走上了今天的路,完全是被動的、不情愿的。”高永濤話鋒一轉,“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在事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些成功卻大多得益于所學的這個采礦工程專業。夢想破滅了,卻意外地成就了我。”
1985年研究生畢業留校后,高永濤隨即加入到一個“七·五”采礦方法攻關課題組,在山東的一座鐵礦一蹲就是整整四年。他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幾乎天天在井下,與石頭、水、泥打交道,雖心有不甘卻又無能為力。就這樣,他從一個連最基本的炮孔圖都畫不了的年輕人,漸漸學會了受用一生的基本技能:學會了礦山常用的注漿、噴錨等基本技術,學會了如何處理礦山常見的工程事故,更重要的是逐漸適應了工作環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跑銷售“跑”出了奮斗方向
度過心理適應期的高永濤,接下來的日子似乎更有了奔頭。1988年底,其所在院系成立了一個部門,對外搞技術開發,開展商業活動,高永濤自告奮勇地加入了。
高永濤領回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去深圳銷售系里剛研發的一種新型鉆頭。20個鉆頭,150斤重,高永濤背著走出大學,開始了在深圳的推銷員生涯。
有一天,高永濤背了五個鉆頭,興沖沖地來到深圳一家采石場場長辦公室,那位場長看著他狼狽的打扮不禁起疑:“你是個研究生?為什么不去做學問?我們需要的不是推銷員,而是知識分子。”就是這個當著高永濤面把腳擱在茶幾上的采石場場長,后來竟然給了高永濤事業起步的一個機會——為場區設計一條盤山公路。
這次意外的收獲,讓高永濤賺得了5000元的設計費,從此他知道了搞設計可以賺很多錢。又是在那位場長的幫助下,他通過轉包的方式幫助采石場破碎了場區遺棄的大塊石頭,又賺到了一筆不小的承包費,他也從此知道了包工程能賺更多的錢。
短暫的深圳經歷,讓高永濤找到了奮斗的信心和努力的方向。
采到了屬于自己的“金礦”
1990年,高永濤回到了學校,經過特區洗禮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打破以往單純搞科研的固有模式,創造出一種將科研、設計和工程承包為一體的科研模式。
1992年,河北省某礦井在掘進過程中發生了嚴重的淹井事故,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高永濤把事故處理工程作為科研項目承包下來,在一次次的摸索、改進中,他們發明出了一臺后來獲得國家專利的“雙泵雙液多功能混合器”裝置。1993年4月底,當這套裝置投入使用十分鐘后,咆哮的涌水瞬間鴉雀無聲了。
自此以后,高永濤徹底完成了科研方向的轉變,開始將學科技術成果創造性地應用于交通與土建領域的工程建設,并發明了多項實用技術。
2010年,48歲的高永濤又燃起了創業夢想,與同事姜福興教授一起創辦了北京安科興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很快成長為國內同行業的領軍企業。如今,公司所開發生產的主打產品——“微地震”和“應力在線”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已經成為國內煤炭及非煤礦山安全監測領域的主要產品。
高永濤終于在他當年被動選擇的采礦工程專業里,采到了屬于自己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