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8-0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記北京中星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CEO鄧中翰
11月1日,青島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最新一代數字圖像橋片“星光青橋三號”,這是我國乃至全球首款全面支持安防監控SVAC國家標準的數字圖像橋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鄧中翰表示,“星光青橋三號”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在交通卡口、電子警察、公共安全及其它眾多行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對發展公共安全、國防裝備和保障國家安全有重要意義。
鄧中翰的名字,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連。他是我國大規模集成電路及芯片系統設計技術及產業化主要開拓者之一,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創下最年輕工程院院士紀錄。他的創業之路也在續寫著其技術創新的輝煌。
學業 好奇心讓他與科學結緣
1968年9月5日,鄧中翰出生于南京。自幼聰慧的他,從小就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后來,他有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錢學森、陳景潤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他也從此與科學結緣。
1987年,鄧中翰考上中國科技大學;1992年,鄧中翰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經過5年的鉆研,鄧中翰獲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物理學碩士、經濟學碩士三個學位,成為伯克利建校130年來第一個橫跨理、工、商三個學科的畢業生。畢業之后,他進入美國IBM-T. J. Watson研究中心,從事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因成果卓著獲得“IBM發明創造獎”。懷揣著創業的夢想,他又在硅谷創建了半導體公司Pixim,公司市值很快超過1.5億美元。
1999年,鄧中翰應邀參加了建國50周年慶典,那一刻,他下定了回國創業的決心。
創業 啟動“星光中國芯工程”
在得知鄧中翰要回國創業后,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強烈反對。鄧中翰說:“如果怕困難、圖享受,還談什么報效祖國?祖國在芯片領域落后,我就更應該把自己在硅谷積累的芯片設計知識帶回來,發展民族芯片產業。”1999年10月14日,參加建國50周年慶典兩個星期后,他帶著團隊回國,創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在中關村一個簡陋的地下倉庫里,啟動了“星光中國芯工程”。目標很明確:要與硅谷賽跑,要在世界上率先做出單芯片、低功耗、高性能的計算機圖像芯片,并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
硅谷創業的經歷使鄧中翰認識到,只有在一個一切以市場為導向、一切為產業發展而創新的機制下,創新成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實現我國在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方面零的突破。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國家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后來發展成為我國創新機制中獨具特色的“中星微模式”。
2001年3月11日,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CMOS數字多媒體芯片“星光一號”誕生了。“星光一號”功耗只有當時國際市場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運算速度卻達到了8倍以上,在性能上遙遙領先于競爭對手。從此,“中國芯”走上了快速創新與國產化之路。
成就 徹底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從回國創業到現在,鄧中翰帶領團隊堅持自主創新,突破八大核心技術,申請了2400多項專利,第一次將“中國芯”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先后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6年全球半導體設計協會年度獎。“星光”系列芯片被索尼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大批量采用,占據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星微電子公司也發展成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芯片設計企業。
2009年,在“星光中國芯工程”10周年之際,中央領導特地發來賀信:“你和你的同事們懷著赤子之心、報國之志,十年拼搏,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芯片產品的壟斷地位,使我國集成電路芯片第一次在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國際上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由于在科技和產業領域的突出貢獻,鄧中翰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信息產業重大發明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大獎”、“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杰出貢獻獎”等榮譽。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不但是兩院最年輕院士,而且是工程院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同時也是我國兩院第一位來自國有單位之外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