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86xian.com 發(fā)布日期:2014-08-01 中關村多媒體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記中間藝術區(qū)管理人黃曉華
在北京的西區(qū)—— 一個中國知識經濟的策源地,各種藝術園區(qū)悄然萌發(fā),西山文化創(chuàng)意大道也在不斷建設之中。近兩年,在海淀區(qū)杏石口路沿線,自西向東,包括中間藝術家工坊、中間劇場、中間影院、中間美術館、中間商街在內的中間藝術區(qū),這座有著明顯特色的建筑群正拔地而起。
作為這里的投資人之一 ——西山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間藝術區(qū)的管理人,同時也是海英人才的入選者黃曉華,將中間建筑作為自己用心培養(yǎng)的一個孩子,期待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有人言,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于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有些人選擇在社會的洪流中激進向前,也有一些人選擇存于世間卻總保持一顆旁觀的心,待時機成熟便破繭而出,在此之前,他們要做的只是等待,并通過看似微小的努力來適應自身的生活狀態(tài)。
自由之上的夢想建筑
作為中間美術館的理事長,黃曉華的愛好很豐富:愛收藏、愛閱讀、愛旅游,直觀上讓人感覺是一個文人、藝術家。“我只是這里的管理員,不是藝術家。”這是黃曉華對于自身的定位。在他看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都和‘文’有關系,愛好文藝應該是一個人生活的主要目的。”這是應有的生活方式,工作、賺錢皆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另一方面,作為西山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實現(xiàn)了公司運轉下去所需要的基本盈利之后,黃曉華將更多的精力與一部分資金用來支持中間美術館這類公益機構,相對的正是因為要支持公益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才要保證原本企業(yè)的良性運轉。“商業(yè)上獲得成功,擁有財力之后才能去思考更加有意思的事情,而不只是一味地重復再生產。”
正處在知命之年的黃曉華,早已擁有足夠的資本實現(xiàn)金融學中的“個人經濟自由”,不再為生存而煩惱。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他接觸了大量的藝術家,結合自身在國外的游歷,使得他對于藝術的興趣愈發(fā)深厚。于是,在維持企業(yè)作為一個盈利性產物的基本需求之外,他選擇了自己熱衷并為之欣喜的事業(yè)。“我有心做一個完全是非營利性的的書店,正在洽談之中。”無論是對于中間建筑還是這個即將誕生的書店而言。
十年之約 拭目以待
“我生活在海淀、工作在海淀,我希望在海淀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整個中間藝術區(qū)分為中間藝術家工坊、中間劇場、中間影院、中間美術館,中間坊商街五個部分,對于劇場,黃曉華希望未來這里可以成為一個“上演吸引人的劇目、擁有大量戲劇人口、屬于海淀自己的好劇場”,而不是穿過幾條街區(qū)到達劇場云集的東城區(qū)才能欣賞到精彩絕倫的表演。
縱觀中間建筑的今天,黃曉華這樣說道:“理想的事情不一定是商業(yè)的事情,但是從商業(yè)角度來講未必它就是個失敗的作品,這可能是另一種商業(yè)意義上的成功,只不過需要時間來證明而已。”他不能無所顧忌的進行擴大化,而是站在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審時度勢,給予這個“孩子”最好的營運儲備以及精神內涵,專注于一件件細小的事情并將其做到極致,讓他細水長流的走下去。
“以十年為一個期限,看看那時它的生命狀況,是處于旺盛的青春期還是未老先衰。不過這并不由我決定,而是取決于社會的判斷。”對于黃曉華來講,他希望未來的中間藝術區(qū)可以作為整個街區(qū)、香山前、能夠影響周邊人思想生活的建筑群,透過現(xiàn)在的努力與培養(yǎng),吸引越來越多的對藝術感興趣的人自發(fā)地聚集到這里,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在這里、在海淀。
等到十年之后實現(xiàn)的某一天,他會靜靜地手捧一杯熱茶,欣賞著眼中最美不過的建筑風景,“我們作為投資者只是拋磚引玉,未來真正引領中間園區(qū)發(fā)展的人應該是那些由衷熱愛藝術的人們。”不僅是建筑本身的美,更多的,是由這些聚集在這里的藝術家或者是鐘愛藝術的人們內心散發(fā)而出的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