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2-2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一、全球就業概況
全世界有超過30億人工作,但他們的工作千差萬別。大約16.5億人接受雇傭并定期得到工資或薪水。另外15億人在農業或小型家庭企業中工作,或者從事臨時或季節性日間勞動。與此同時,還有2億人,其中多數是青年人,處于失業狀態并在積極尋找工作。
從1979-2013年間,美國的就業率增長為原來的10倍,墨西哥的就業率增長為原來2倍。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如果要使就業人口和適齡勞動力人口的比率保持在當前水平,未來15年內,世界需要新增6億個就業崗位。
發展中國家的不斷加速的城市化正在改變著這些國家的就業構成。到2020年之前,預計超過一半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將生活中城鎮中,這意味著非農勞動力的增長將大大超過農業勞動力的增長。發達國家實現這一結構性轉變用了數十年,如今城市化卻在一代人的時間里改變著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
二、各國需要加強教育和技能培訓以應對勞動力短缺
在青春期到成人早期之間,社會技能依然具有可塑性。青年人可以繼續接受更專業化的技能培養,包括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們能否取得成功則取決于他們需要學習的通用技能能否適應不同的任務并解決不同的問題。在更具活力的經濟環境中,這些通用技能尤為重要。
然而,許多國家在培養兒童和青年人的人力資本方面做的遠遠不夠。落實(培養的)系統的質量往往趕不上基本社會服務擴展的步伐。在2009年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年齡在15歲的學生實際上屬于文盲。
只有充分考慮就業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各種職業培訓項目才能起到促進工作選配,滿足勞動力市場對于各種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研究顯示只有通過將課堂教學、工作場所培訓和其他方式結合的多種培訓方式,才能夠使學員的勞動技能達到勞動力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形成真正的勞動力。
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教育程度越高其往往意味著高的勞動收入,然而教育程度和勞動收入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力的薪酬是中等教育者的兩倍或兩倍以上;然而接受中等教育的勞動力的薪酬只比小學教育者稍微高出一些。同時,教育投入的回報率在低收入國家比高收入國家相對較高。
三、經濟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影響
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崗位的影響程度不一,其中,波羅的海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墨西哥、羅馬尼亞、俄羅斯、南非和土耳其的就業崗位有明顯的下降,而巴西、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就業崗位受影響的幅度則較小。其中,經濟危機使中國喪失了約2000-36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主要集中在出口型為導向的企業中;墨西哥在2008年到2009年第二季度之間失掉了50萬的就業崗位。
不同國家面臨不同的就業難題,然而人口的流動和工作的外包是每個國家都會關注的兩個重要因素,新增的移民和工作的外包對于本地居民和移民的生活水平都會產生影響,外國員工的經濟便捷、擴展的移民網絡帶來更多的僑匯和新創意以及擁有先進技術的跨國公司大批入駐等因素必定對本國經濟的提升產生積極的效應。
四、中國正在經歷城市化進程
過去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令人矚目,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左右,超過6億人擺脫貧困,各項千年發展目標均已實現或將要實現。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中國最近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盡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改革尚未完成。2011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4930美元,全球排名第114位;有超過1.7億人每天生活費低于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標準,貧困人口總規模位列世界第二。
三十年前,80%的中國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業占GDP的1/3左右;如今,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鎮,農業約占GDP的1/10。本節內容編譯自世界銀行——就業發展報告
(來源:中國與全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