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3-01-04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可持續實驗區發展建設成果,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對于實驗區的重要支撐作用,我們制定了《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促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建設的意見》,現予印發。
請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加強對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注重實施效果和質量,充分發揮實驗區在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輻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可續技術委員會關于促進可持續發展
實驗區發展建設的意見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基地,是推動首都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建設,對于北京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可持續實驗區發展建設成果,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對于實驗區的重要支撐作用,增強實驗區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在全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制定如下意見。
一、工作基礎與面臨的形勢
自1995年啟動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工作以來,北京市積極探索符合首都實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西城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懷柔區、石景山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金盞鄉、王佐鄉等一批鄉鎮被認定為市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十二五”時期是北京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一系列有利條件。同時,產業結構、城鄉區域發展、能源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服務管理等方面制約和影響首都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對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要進一步加快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建設,增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對實現首都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以提高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為核心,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提升區域主導產業,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推動科技成果惠及民生,把實驗區建設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引領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民生改善的示范區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域,成為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城市的重要力量,為北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實驗區發展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主導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挖掘、篩選和推動一批科技成果在實驗區落地轉化和推廣應用,培育一批競爭能力強、帶動效應明顯的骨干企業,推動一批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為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示范。
生態環境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圍繞低碳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垃圾和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等方面,制定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將實驗區建設成為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業宜居的區域。
科技進步對民生改善的支撐作用顯著提升。促進健康適用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依靠科學技術提高食品安全、安全生產、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減災防災等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動科技成果在城鄉建設與管理中的應用,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先進技術支持、高端產品支撐和多元服務應用,促進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鼓勵、引導實驗區建立有效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促進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優化集成,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及以應用為導向、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科技成果應用機制,形成若干具有首都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實驗區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重點任務
緊緊圍繞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重點實施區域主導產業提升工程、生態環境科技支撐工程、科技支撐民生工程,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區域主導產業提升工程
促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實驗區轉化應用。建立“發現-評價-培育-推進”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支持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共同組建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體,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戰略產品,實施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應用示范工程。充分用好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統籌資金,通過股權投資、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后補助等方式,篩選并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實驗區落地轉化和推廣應用。
推動實驗區與科技創新平臺對接。引導技術研發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新型產業組織平臺為實驗區的企業、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提供科技支撐服務。建設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服務平臺,探索促進科技成果在實驗區快捷、大量轉化應用的新模式。圍繞實驗區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需求,支持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發展,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提高實驗區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承接能力。
促進實驗區主導產業的集群發展。引導和支持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融合,把循環經濟園區、產業開發區、科技園區等作為實驗區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重要載體,完善區域主導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基地集群效應,提升高端農業、科技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科技與文化相融合的示范基地建設,促進文化科技創新。鼓勵、引導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各類創新服務機構的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完善實驗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二)生態環境科技支撐工程
開展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廣應用飲用水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加大重點飲用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生態保護。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污水深度治理與資源化利用。開展雨水綜合利用,構建城市雨洪資源開發利用系統。開展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技術、面源污染防治等水環境綜合整治、水污染物總量減排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提高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技術水平。開展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建筑垃圾綜合處置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城市垃圾減量化。推動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提高垃圾分類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多渠道垃圾處理方式。
提高廢棄資源利用水平和再生利用率。在實驗區大力發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扶持一批技術適用、模式先進的資源再利用龍頭企業和項目,開展廢紙、廢聚酯、礦山廢棄物、廢舊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綜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建立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著力打造“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提升資源的再生和循環利用能力。
(三)科技支撐民生工程
提高科技對醫療衛生和市民健康的支撐能力。結合“首都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實施方案”,在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研發和推廣應用一批適宜技術和診療標準規范。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等醫療衛生新機制、新模式的推廣,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探索研究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和策略,創新一批形象生動、寓教于樂的健康教育產品。調動多方力量,推廣應用科學健身個性化指導系統等適用健康技術和產品,提高公眾健康水平。
完善實驗區公共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預警、溯源、控制等技術支撐和保障。建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和技術創新平臺,提高在重大災害預警預防、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安全生產網絡化監管等領域的科學管理水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推廣應用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實現對城市安全運行狀態的全天候量化感知,為社會安全運行提供科技支撐。
加強實驗區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在實驗區建設和完善博物館、科技館、科普展廳、戶外科普園地等科普基礎設施,提升現有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和輻射能力。支持實驗區承接北京科技周、社會科學普及周等科普活動,設計和推出一批符合實驗區特點的科普旅游線路。推動首都科普資源在實驗區的輻射和擴散,豐富實驗區的科普資源服務網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管理
加強全市實驗區發展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推動實驗區工作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的銜接,在市相關部門之間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市相關部門、區縣的積極性,暢通溝通渠道,加強信息通報,開展定期會商,共同研究解決實驗區發展建設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形成推動實驗區發展的工作合力。市科委制定實施《北京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管理辦法》,引導實驗區規范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
加強對實驗區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引導區縣、鄉鎮、開發區等創建北京市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支持、引導區縣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支持國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在實驗區落地實施。市科委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實驗區的發展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共同投入,拓寬實驗區發展建設的資金渠道。
(三)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
大力弘揚“北京精神”,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拓展宣傳渠道,著力提高科技輿論引導和傳播能力,調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實驗區發展建設。宣傳實驗區經驗,推廣發展成果,擴大實驗區的輻射力、影響力。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理念、技術、方法和智力資源,加快實驗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