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2-12-1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各有關單位:
為推動北京世界城市建設,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落實“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北京”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科技創新優勢和現代服務業引領優勢,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將科技創新成果服務于首都現代農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科技支撐與成果惠民工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北京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緊密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創新驅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加強農業高端產業培育,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著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和民生改善,促進首都和諧發展和北京世界城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技創新與成果惠民的原則。切實加強現代農業和民生改善技術的研發、集成示范,通過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堅持現代服務引領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則。集成金融、信息、技術、物流等現代服務要素,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致富。
(三)堅持企業創新主體與產業聯盟發展的原則。以企業為創新及工程實施主體,通過產業聯盟形式實現資源共享,促進產學研用結合,服務首都民生改善。
三、重點工作
(一)科技支撐籽種產業發展工程
以打造首都“種業之都”為目標,著力推進《北京種業發展規劃(2010-2015)》,加強農業源頭創新,做大做強北京市籽種產業,著力建設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種質資源共享和工程化育種,培育以生物種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北京建設成為中國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并將優秀種業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到廣大農村,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建設首都現代農業育種服務平臺,圍繞種業自主創新與高端產業培育,促進良種創制與育種技術共享。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簽定的首都農業高端發展“5+1”戰略合作協議,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與服務。著力開展單倍體育種、轉基因育種、航天育種等市場應用的開發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質資源和育種材料。重點在作物、畜禽等育種領域加強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發展,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水平。加強種業交易服務平臺建設,開展種子交易、品種權交易、種業品牌交易等實物和知識產權的交易,推動創新成果在北京的轉化應用。
到“十二五”末,獲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應用價值的功能基因5個左右,選育推出多抗、高產、優質系列作物新品種50個以上,培育符合市場需求的畜禽良種專門化配套品系3個,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林果新品種10個。大力發展單倍體、轉基因、分子輔助等高新育種技術,實現傳統育種向精確育種的轉變。大幅度提升我國種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京郊主導產業中的作物良種單位面積產值平均比普通作物提高10%~30%,種畜、種禽產值提高1倍,水產養殖業單位面積產值提高2~3倍。帶動種業生產從業農民年人均增收3000~4000元。
(二)科技支撐“菜籃子”建設工程
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本市“菜籃子”系統工程建設,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意見》, 強化科技支撐,豐富首都“菜籃子”品種,建設高科技、現代化、高效益的“菜籃子”生產供應體系,提高首都農產品供給能力和生產效率。
加大設施蔬菜新品種的研發、示范與推廣力度,重點建設一批設施農業品種改良中心、良種繁育基地和現代化蔬菜育苗工廠。集成設施蔬菜高效栽培技術,建設安全、高產、高效、優質的設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推廣蔬菜科學輪作模式,提高設施蔬菜的整體效益,帶動農民增收。著力開發應用一批畜禽養殖新品種及規模化養殖技術裝備,推進畜禽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集成,促進養殖場整體效益提升。開展“菜籃子”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集成,提升“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到“十二五”末,開發推廣安全、高產、高效、優質的蔬菜綜合生產新技術10套以上,建設現代化蔬菜育苗示范工廠5座,主要蔬菜品種更新1~2次,設施蔬菜單產提高10%~20%。推廣畜禽、水產健康養殖技術5~8套,提高蔬菜、豬肉、禽肉、雞蛋、鮮牛奶的自給率。“菜籃子”產品全面達到無公害標準,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量比2009年翻一番。
(三)科技支撐農產品物流提升工程
依靠現代物流科技與服務創新,優化農產品供應鏈,打造首都農產品現代物流平臺,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終端消費的高效流通,讓市民得實惠,農民得效益。
加快冷鏈物流、精益物流、應急物流、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追溯等關鍵技術、設備的研發創新,并在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進行集成示范應用與推廣。建立農產品現代物流服務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的物流管理水平和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農超對接”效率,實現首都農產品物流供應的準確、快速、高效。培育一批專業化、社會化的農產品物流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加強農產品物流技術的國際交流合作,建設國際化、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到“十二五”末,進一步構建冷鏈物流技術、貯藏保鮮技術、物聯網信息技術等為科技支撐的現代物流體系。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15%左右。建設5家現代化的大型物流配送科技示范企業,大幅度提升北京農產品物流的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程度。
(四)科技支撐循環農業發展工程
以降低農業生產的資源消耗水平為目標,在制約循環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農業循環生產模式、農民低碳生活模式和農村生態產業模式,建設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區,以點帶面推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業與農村發展“高效率、低耗能、低排放、高碳匯”。
推動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創新與應用,開展農田培肥、耕地質量提升、高效節水、田園景觀、土壤生態修復、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物質能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大規模轉化應用健康高效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友好的種植和養殖模式。引進、研究、示范農產品加工在節能、降耗、循環利用等方面的關鍵技術、設備和工藝。大力發展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農業機械和生產技術。開展農民低碳生活模式技術研究與集成,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可持續發展。
到“十二五”末,推廣土壤改良培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農業節能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等循環農業系列技術30項左右,農業節水灌溉率穩定達到95%以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0%,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業碳匯功能和生態貢獻價值顯著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部門聯動,協調推進。市相關委辦局協同推進,區縣政府積極參與,統一目標,分工協作,形成合力,聯合推動民生促進工程的實施。
(二)機制創新,社會參與。鼓勵形成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民生促進工程的多元投入機制,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民生促進工程的良好氛圍。
(三)統籌資源,科技支撐。統籌市有關部門和區縣政府資源,針對民生需求,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確保民生促進工程出實效。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北京市農業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