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1-02-0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走過“黃金十年”,軟件行業成為首個獲得國字號政策支持的新興產業。
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做大做強,實施稅收優惠。
會議指出,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企業科技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不強,應用開發水平有待提高。為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會議確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強化投融資支持、加大對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實施稅收優惠、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等6項原則性政策舉措。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軟件產業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此次會議確定的政策措施,對促進我國軟件產業更快做大做強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新18號文”即將出臺,借助這次政策利好,我國軟件業能否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 政策背景 ————
接續已經到期的“18號文”
說起我國的軟件業,不得不提到出臺于2000年6月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這個被業界稱為“18號文”的政策,為中國軟件企業提供了包括人才、稅收和進口等各方面優惠政策,如將企業17%的增值稅降為3%等許多優惠政策,曾直接催生了軟件和集成電路兩大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10年來,我國軟件產業以平均每年超過30%的增長率高速發展,2009年軟件產業收入達9970億元,是2000年的16倍;2009年軟件出口額196億美金,是2000年的49倍;按照軟件產品和軟件服務的軟件業分類,軟件服務業在軟件行業中所占比重已經從2001年的不到25%,增長到接近50%。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我國軟件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實現軟件和服務業總收入12081億元,同比增長30%,提前突破了1萬億元的大關,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的上升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從2000年的186億元發展到2009年首次跨越千億元門檻,預計2010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424億元;集成電路出口額也從2000年的16.9億美元躍升到2009年的233億美元,增長了14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8.5%。
但是,“18號文”已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軟件產業的稅收等優惠政策仍需要延續。本次出臺的鼓勵政策措施是為接續 “18號文”。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中央政府層面直接發出的信號,就是說,新的18號文件就要落實了。”
———— 政策亮點 ————
“強化投融資支持” 首次出現在軟件業扶持政策
“強化投融資支持”首次出現在軟件行業扶持政策中。此次會議,明確提出“鼓勵、支持企業跨地區重組并購,加強產業資源整合。引導設立股權或創業投資基金,積極推動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貸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這對軟件企業實現跨地區重組并購,加強產業資源整合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不僅意味著產業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更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目前我國已有近兩萬家軟件企業,但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行業集中度非常低,行業結構非常分散,軟件企業平均人數不足百人,上千人的企業不過百家。比起微軟、IBM等,國內軟件企業實力顯得仍較弱,軟件企業的同質化現象也非常嚴重。我國的軟件業至今尚未形成規模化發展的超大企業,以國內軟件市場需求最活躍的北京地區為例,2000多家軟件企業中90%是中小企業。“即使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軟件業依然稚嫩。”一位國內軟件企業總裁不無感慨。這些狀況,大大削弱了我國軟件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而此次政策利好將有助于打破行業壁壘與地域偏見,在更大程度上刺激國內軟件企業的整合并購行為,產業集中度將會得到提升,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凸顯,我國軟件業將加快做大做強。
繼續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此次會議明確強調“繼續實行對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分別給予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這一舉措給眾多企業吃了一粒“定心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此次會議內容判斷,最終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很可能將不會弱于原有政策,但軟件服務是否包括在新政策優惠范圍內,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是否會有更大程度的優惠力度,仍取決于接下來出臺的細則。新18號文的扶持政策預計將不弱于舊18號文,且扶持范圍更大,新文件則加大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力度,享受優惠的產業鏈拉長,受惠企業門檻降低。集成電路相關的材料、裝備、儀器儀表等也將納入其中。而新的軟件業態如軟件外包、SaaS等也將納入扶持范圍。通信產業鏈中軟件和集成電路相關產業將繼續受益。
鼓勵研發投入助力軟件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經過10年的發展,應該說我國的軟件產業已取得相當大的突破。但是與國外軟件巨頭相比,我國軟件企業依然存在整體規模偏小、核心技術缺乏、處于全球軟件價值鏈低端等問題。目前我國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上普遍依賴進口,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積累少,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為主,國產產品市場占有率僅為20%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集成電路產品貿易逆差逐年擴大,從2000年的86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超過1000億美元,連續7年成為我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成為我國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而造成這種現象關鍵的原因之一是軟件企業普遍的研發投入不足,生存尚難以為繼,更多的研發投入只能是一種奢談。在目前的形勢下如何加大研發投入,許多企業都期盼細則盡快出臺。建議將研發投入劃入企業的固定資產而不是計入當年成本費用,采用新的考量方法鼓勵企業加大投入研發費用。今天的軟件創新已經進入知識密集和資本密集的時代,國外軟件巨頭研發一個軟件產品,動輒就要投入幾十億美元、幾萬名研發人員,還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如果不能盡快改變我國軟件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的局面,我們將有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此次會議明確提出“嚴格落實軟件和集成電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法打擊各類侵權行為。進一步推進軟件正版化,全面落實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的政策措施,大力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使用正版軟件。支持企業依法到國外申請知識產權”。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打擊盜版扶持正版是我國軟件產業能否獲得飛躍式發展的關鍵,國家繼續堅定這一目標,再配合“加強反壟斷工作”,表明國家將繼續加強保護自主知識產權。這一態度的強調對軟件產業構成較大利好,最直接的表現是市場正版軟件的采購力度將增強。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央國家機關31個部門機關已經率先完成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采購安裝正版軟件19827套。
———— 地方反應 ————
大連軟件業定位于創新應用
作為我國“軟件名城”大連在過去10年中不僅創造了產業增速最快、服務外包規模最大等“中國第一”,而且創造了“官助民辦”、“國際化”等模式和路徑。新的國家扶持政策引導產業發展新方向,大連又應抓住怎樣的新機遇,創造新輝煌?
大連市經信委軟件和信息服務管理處處長董莉在接受《大連日報》采訪時指出,在國家重點扶持的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軟件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而云計算、物聯網、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模式的發展也離不開軟件業的支撐。“無線寬帶、三網融合都是國家也是大連市下一步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內容。這些領域涉及的關鍵技術都將為軟件業跨越發展提供機遇。”作為基礎性、先導性的新興產業,軟件業對其他產業的強力推動作用將在新的5年、10年更加突出,其產業“倍增”效益更加明顯。
無論是走國際化之路還是面向國內市場,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連市軟件業發展的重點都是“滿足需求”——無論是國際市場的低成本服務需求還是國內市場的增值服務需求。“而面向未來5到10年,大連軟件業要從‘滿足需要’轉向‘引導應用’。也就是說立足自主創新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結合中國乃至全球經濟轉型的大趨勢,深掘期間可能產生的市場機遇。”董莉說。將來大連軟件業的核心競爭力從目前的成本控制、訂單導向轉而依靠自主創新引導應用為主,并以此打破原有產業形態受勞動力價格、外匯波動的影響。當然,這種轉型不是拋棄原有優勢,而是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和空間。
“圍繞國家戰略推進大連軟件業發展,這將是大連軟件業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的機遇和保證。”董莉說。
————— 延伸閱讀 ——————
集成電路產業期待政策細則 關注稅收優惠
“18號文”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10年來的發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2000年,“18號文”頒布后,各地政府都把軟件和集成電路行業作為發展地方經濟、招商引資的最重要抓手,競相提出各種優惠政策,例如貸款貼息、大量低價土地供應等。同時,各部委也通過扶植項目給予一些集成電路企業一定的實惠,這些都為集成電路行業帶來了較為有利的綜合發展環境,最終造就該行業的高速增長,形成了今天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布局。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我國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從2000年的186.2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431億元,增長近7倍。“18號文”及相關優惠政策中最為有力的舉措有二:一是在增值稅方面,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退稅;二是對于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實行進口設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但這兩項政策措施在實際的落實中都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在2005年4月廢止了對集成電路企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再加上之前的政策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并不順暢,因此“18號文”對于集成電路企業來說,所得到的實際扶持并不多。
正因為“18號文”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所經歷的優惠條款的變更,使得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獲得行業普遍關注。圍繞新的6項原則性政策舉措,如何在接下來的細則制定上,解決現階段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瓶頸問題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目前,行業最為關注的焦點有二:一是如何解決增值稅優惠問題,二是如何強化投融資支持。
新政中明確提出“繼續實行對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分別給予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但對于集成電路企業沒有明確提出增值稅優惠。由于集成電路行業是全球性競爭行業,價格透明,成本的比拼幾近白熱化。有了增值稅的優惠,企業可以活得很好,有毛利、有凈利;但如果沒有,企業的境況就可能逆轉為虧損或生存不下去。因此,集成電路企業都關注,在新政沒有增值稅優惠的情況下,國家會出臺什么舉措來扶持集成電路企業。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