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0-10-1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本文系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浙商創投論壇暨首屆創投實戰型學習班啟動儀式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城鎮化是最有潛力的空間
后危機時代,誰有需求,誰就有發言權。目前,外需減弱,內需由于種種政策的限制還沒有激發出來,所以最大化地激發中國的需求空間,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有潛力的一個方面。
加速城鎮化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亮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應對危機要擴內需,要以加速城鎮化為依托。把城鎮化需求空間激發出來,就不用太擔心中國出口下滑或者是貿易摩擦了。
中國城鎮化,歷來有兩派觀點:一是走大城市道路。中國人多地少,大城市才能節約土地;二是走小城鎮道路。但小城鎮沒產業基礎的支持,最后的城鎮化就難以為繼。所以,現在基本上比較成型的一個思路,就是以“大”帶“小”——大城市工作,小城市生活。
十年一個周期
研究發現,世界的經濟發展大約是以十年為周期。美國的市盈率跌到10倍以下,香港股市市盈率跌到8倍以下,內地的市盈率跌到12倍左右,幾乎每10年發生一次。到了這個時間節點,就是投資機會來臨的時刻。人生有可能進行投資的時間在20歲到80歲這60年,按照十年一次的周期,大概能碰到的投資機會有6次
1998年到2008年是一個周期。1999年以來,是中國經濟改變最大的時期,也是平穩持續時間長的上升周期。小到企業的投資,大到宏觀經濟政策,都相對較穩定。直到2008年往下走。從2009年開始,我國又進入了新一輪上升周期。當前國家的相關決策,也是為了盡可能延長這一輪上升周期持續的時間。
不能為投資而投資
政府怎么制定政策,我們就怎么跟隨,要選擇消費和投資的結合點。不能為投資而投資,下一步要投到能帶動消費的投資項目上。
比如說鐵路網的建設。高鐵通了以后,就帶動了旅游消費。政府會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同樣,外需也一樣,全球都在強調低碳經濟,我們也要加快轉型,順應低碳綠色經濟。
未來怎么激發投資?就是要選擇戰略性投資產業,并且選擇部分領域來尋求突破,我認為這是企業家在未來5-10年內大的投資動向。從全球金融危機演變的歷史來看,金融危機之后會進入到一個技術創新的爆發期,各國都在搶占技術創新的制高點。比如鼓勵新能源用車,這就給新能源配件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增長空間。
要配合好要素結構的調整,資源價格必須要理順。如果資源價格明顯低估,必然會導致企業選擇高能源、高資源的原材料。所以,資源稅的征收很有必要。我國資源價格過低,完全沒有考慮環境污染的代價。從節約資源、環保等這些領域切入,也會很有投資機會。
(來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