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1-1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手機電視標準之爭是國內外技術之爭,泰美世紀立足自主創新,使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CMMB成功服務北京奧運會,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開啟了一個融合創新服務未來的嶄新時代,正走向世界。
在消費類電子領域,電視和手機被公認為是兩項最偉大的發明。而移動多媒體廣播(俗稱手機電視)作為兩者的融合,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不僅會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而且會給文化產業、信息服務業和民族工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CMMB(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是中國廣播電視技術新的發展,是促進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有效手段。
在國外技術和標準覬覦中國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市場這塊大蛋糕之時,如果我們不去盡快出手而任其發展,可能就會出現七國八制的情況,全國不僅不能統一形成一個網,而且將導致各種移動電視終端難以實現全國漫游,同時國外專利問題還將給我國龐大的電子制造業帶來承重負擔。因此,研發并推出我過自主的標準體系勢在必行。2006年10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準由北京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美世紀)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TiMi成為CMMB標準體系的信道標準(標準第一起草單位是廣播科學研究院)。
泰美世紀于2003年1月在北京中關村創立,至今已過去10年時間。在這10年中,泰美世紀參與了CMMB標準的核心技術研發以及多個產業標準的制定,制定標準和技術開發成為泰美世紀的主業。泰美世紀總經理申紅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為產業服務、為國家服務,是制定標準的首要目標。
從通信轉戰廣播電視
時任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電視所所長王聯獲悉了劉輝團隊在OFDM技術領域的開創性成就,力邀劉輝團隊轉戰廣電,與廣科院合作,加入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組。
泰美世紀的技術創始團隊早年從事移動通信研究,團隊領袖劉輝博士1994年就在美國德州大學研發SCDMA,是3G標準TD-SCDMA的主要研發成員。2000年,在華盛頓大學任職電子工程系副主任的劉輝教授在美國西雅圖創建了一家從事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研究的公司Broadstorm Telecom Inc,從事基于OFDMA技術的4G系統研發,在那時的全球移動通信領域,劉輝團隊屬于先驅。
2001年,Broadstorm進入中國,在北京中關村產業園區創建了保斯通通信公司。劉輝團隊進入中國的主要使命是應當時中國網通之邀為網通建設下一代寬帶無線實驗網,網通期望Broadstorm研發的4G OFDMA技術能夠為網通開創新一代寬帶無線的未來。但在2002年年初,中國電信進行重組,南北拆分,中國網通、中國吉通和被拆分的“北電信”成立“大網通”公司,新公司的人事變更和戰略調整,導致Broadstorm為原中國網通開創寬帶無線新紀元的夢想變得難以為繼。
在這種情況下,保斯通總經理李群一心欲為這個無線通信領域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團隊另找出路,因為她深信,這些人在自己的祖國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時任大唐電信國際部總經理的申紅兵,也是劉輝團隊的市場顧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介紹李群認識了時任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電視所所長王聯。王聯獲悉劉輝團隊在OFDMA技術領域的開創新成就,而國際上新一代無線數字電視傳輸技術也多采用OFDMA技術,因此,王聯力邀劉輝團隊轉戰廣電,與廣科院合作,加入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組。
于是在2003年1月,李群,申紅兵與劉輝等人在北京中關村產業園區創建了北京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從此,劉輝團隊登上了正待起航的中國數字電視自主創新、自主制定標準你、的大船,至今已整整10年。
從大屏轉戰小屏
手持電視相比大屏幕電視,標準體系不同,因為屏幕小,發射碼率可以低很多。另外,移動手持終端大多靠電池供電,必須考慮省電問題,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到接受端芯片可以做到極低能耗。
“即便采用相似的技術路線,對方案設計的系統性考慮是否充分以及對具體技術掌握程度的差異,不用系統的最終性能也會呈現不同特性、不同結果。如同‘川貝枇杷膏’,不同廠家即便都用相同藥名,但各家的配方和加工工藝有別,藥的效用也會不同。如果要篩選出某一廠家的技術來做標準,就會出現競爭博弈。”申紅兵對10年來的標準深有感觸。
泰美世紀創立的初衷其實是開發數字電視地面無線傳輸方案。
早在1995年,我國就已經決定制定自己的數字電視地面無線傳輸標準。2001年前后,清華的多載波方案和上海交大的單載波方案一直在進行激烈的博弈。廣科院與泰美世紀合作,通過一年多的努力,也開發出一套系統和原型機,參與了地面電視傳輸標準的競爭。
從2003年到2006年,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之爭空前激烈、跌宕起伏。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特別工作組最后確定了“三合一”方案:調制技術提供兩個選項,分別是清華的多載波和交大的單載波,糾錯編碼采用由泰美率先提出的LDPC方案。
這時,北京奧運會對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產業的需求日益強烈起來,用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服務于奧運會,戰略意義巨大。泰美世紀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其研發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基礎上,開始轉向研發手機電視標準。
CMMB是手持電視傳輸標準,它可視為數字電視無線傳輸技術的一個高端分支。無線傳輸的數字化使得信號抗干擾能力大大爭強,從而使得電視的移動接收成為可能。近年來,手機、車載GPS導航終端等大量小屏幕移動終端快速普及,使得移動電視技術從針對大屏幕的電視衍生發展到針對小屏幕的手持電視(HandheldTV)。
CMMB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應用終端涵蓋所有屏幕在7英寸以下的手持移動終端。它的最大優勢就是支持移動接收,可以通過地面無線也可以通過衛星無線實現信號覆蓋,無論走到哪里,均可收看到新聞、資訊、娛樂等節目內容,以滿足現代信息社會“信息無處不在”的需求。
申紅兵告訴記者,手持電視相比大屏幕電視,標準體系不同,因為屏幕小,發射碼率可以低很多。另外,移動手持終端大多靠電池供電,必須考慮省電問題,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到接收端芯片可以做到極低能耗。
不負眾望自主創新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TiMi申請了38項發明專利,在系統性能、建網成本、終端省電等方面均優于日、韓系統。
21世紀初,針對手持終端的移動廣播系統發展迅速。美國于2002年開始衛星數字聲音廣播;日本、韓國于2004年3月開始S波段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標準為S-DMB);歐洲開始了地面無線移動多媒體廣播,以T-DMB或DVB-H為應用標準。美國高通開發了名為MediaFlo的技術標準,在全美建立地面無線移動多媒體廣播網;同時,歐盟還投入巨資支持阿爾卡特公司利用衛星開展移動多媒體廣播業務(技術標準為DVB-SH)。
正是看到移動多媒體廣播的巨大發展前景,國外的技術標準在全球跑馬圈地,由于中國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市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國外的一些標準也開始向我國一些地方推銷,意圖主導占領中國市場,各地,各部門也表達出了開展業務的強烈需求。
“如果我們不去盡快主導、不去盡快占領市場而任其自由發展,可能就會出現失控現象,導致我國移動多媒體廣播出現七國八制的情況。全國不僅不能統一形成一個網,而且將會導致各種移動終端難以全國漫游,同時國外專利問題還將給我們電子制造業帶來沉重負擔,從而導致一個蓬勃的朝陽產業在我國得不到良性發展。”時任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說。
因此,2004年12月,中央主管領導指示國家廣電總局跟蹤國外發展趨勢,研究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
2005年,中國廣電代表團多次訪問日本和韓國,探討中國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項目引進日韓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對中方而言,使用成熟技術意味著沒有風險,對日、韓而言,如果他們的技術輸出給中國,他們早已開發出成熟產品,有先發優勢,這意味著中國將回報他們以市場,這是經典的以市場換技術模式。
日、韓方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日本東芝公司手上,2005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與東芝會談,探討中國的手機電視系統采用東芝的衛星移動廣播方案的可行性,要求東芝把核心技術轉讓給中方無償使用,使用日方技術,東芝在產業化方面有優勢,可以在今后的設備采購中獲得回報,但是東芝拒絕了,東芝提出要收取1億美元技術使用費。這完全出乎國家廣電總局的預料。
日、韓方面不認為中方有能力自己開發出商用的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更不用說在3年內開發出一套這樣的系統并建立一個完整產業鏈去服務北京奧運會。中國的專家也基本認同此看法,而當時,除了日、韓方案,世界上并沒有第二個方案可供中方選擇。在東芝眼里。既然它是唯一的,收取1億美元技術轉讓費,應該是很合理。
“日方顯然打錯了算盤,對中國廣電而言,雖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雖然有北京奧運的壓力,但中方也決非完全沒有信心自己解決問題。國家廣電總局高層應對東芝的態度很淡定,沒有討價還價,也沒有過多請求。”申紅兵回憶道。
因為北京奧運會召開在即,泰美世紀的創業者們勇敢地站了出來,他們提出用其擅長的OFDM調制技術取代東芝方案的CDM調制,糾錯編碼亦改為LDPC。但領導對如期服務北京奧運還有擔憂,認為由泰美世紀主持研發一個全新方案可能趕不上奧運,還是希望能夠跟日、韓進行合作,爭取借鑒他們一些成功經驗,泰美世紀的技術可以加入、參與完善方案。
此后,國家廣電總局再次組織專家代表團訪問韓國,中方希望與韓國三星公司聯合開發此項技術,但韓方對此也沒有積極響應。面對如此局面,泰美世紀在這個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漸變得舉足輕重。
泰美世紀在此前開發地面電視方案的基礎上,很快開發出一套適合衛星與地面網絡相結合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原型機,隨后,歐洲阿爾卡特公司聞風而動來到中國,提出他們的技術優于泰美世紀。通過同臺競爭,阿爾卡特最終承認泰美的方案可行并且更加先進。
此后阿爾卡特參照泰美世紀的技術思路研發了一個基于OFDM調制技術的新版DVB-SH方案,在2008年冬天,阿拉伯衛星公司S2M項目技術招標中與泰美世紀再次展開競爭,泰美世紀方案再次勝出。
2005年11月,通過對泰美世紀開發的系統所進行的多次測試和論證,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同意考慮以泰美世紀開發的信道技術作為我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的首選方案,泰美世紀把傳輸方案命名為TiMi-H。
2006年初,北京市中關村委員會、北京市工促局(現北京市經信委)立項支持以泰美世紀為首的多家中關村企業(泰美世紀—標準、創毅視訊—芯片、泰合志恒—芯片、聯想移動—終端、華旗資訊—終端、北廣電子—發射機)共同打造CMMB產業鏈以服務北京奧運,隨后科技部也設立專項支持CMMB產業化發展。這些舉措,為CMMB成功服務北京奧運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6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鑒于中國的手持電視將采用衛星和地面網相結合的天地一體網絡,提議TiMi-H更名S-TiMi,突出衛星(Satellite)的存在。2006年10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準STiMi成為CMMB標準體系的信道標準。
王效杰司長告訴記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TiMi申請了38項發明專利,在系統性能,建網成本,終端省電等方面均優于日、韓系統,其先進性、創新性和經濟實用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同軌雙星覆蓋全國,可以組建大半徑單頻網,而日、韓系統不能實現;二是系統傳輸性能優良,傳輸數據率比日、韓系統高50%;三是建網成本低,地面增補網絡設備成本約為日、韓系統的10%左右;四是終端省電,終端信道部分耗電可以降低到日、韓系統的10%。
標準出臺以后,產業化行動緊接著展開
2006年10月27日下午,CMMB產業聯盟第九專題組——終端組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想集團、長虹、華旗資訊、普天、UT斯達康、中國衛通、夏新、華虹、中星微電子、北京創毅視訊等幾十家成員企業參加了本次會議。
“按照計劃,2007年年初終端組推出工程樣機,年中建立全系統實驗網,下半年開始全系統實驗,為終端機提供調試、聯試的機會,進行商業化實驗,年底終端商用機要達到一定的批量,目標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時,能夠在一些地區提供手機電視商用服務。”時任廣科院電視技術所所長楊慶華在此次會議上向工作組成員單位通報。
成功服務北京奧運
手機電視標準的博弈是時代的產物,它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暫新的時代————融合創新服務未來。
服務北京奧運會,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觀看精彩的奧運比賽,這是CMMB的第一個使命。
此時,國內外很多大企業紛紛加入CMMB產業鏈,如北京中星微電子以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英飛凌(與泰美世紀合作)很快就開發出了調解芯片,這兩個項目后來演變為北京創毅視訊和北京泰合志恒兩家公司,他們均成功提供量產芯片服務北京奧運會;北京聯想、北京華旗資訊、北京新郵通等多家終端企業成功推出CMMB終端;世界主要的廣播發射機企業均在北京奧運會前生產出成熟的發射機;中興通訊等知名通信企業也紛紛參與到CMMB產業鏈中,中興還與泰美世紀合作,很快開發出協議層和業務層等配套標準。
CMMB標準的先進性和技術成熟度迅速獲得產業高度認同,產業鏈的迅速成熟也解除了國家廣電總局對服務北京奧運會在時間上的擔心。
與此同時,手機電視國家標準爭奪戰升級,手機電視領域各大陣營紛紛行動起來、參與進來。
多年后,回憶起當年的激烈交戰,申紅兵說,回頭看那些爭執與博弈,手機電視國家標準之爭是國內外技術之爭和公司之間的利益博弈,是政府部門之間的權利博弈,但真正影響深遠的卻是由此引發的通信與廣電這兩個行業關于未來的博弈。博弈各方無疑為我國自主創新戰略、政府管理和產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時間轉眼到了2008年,這是CMMB規模化試驗和成功服務北京奧運會的關鍵一年。在CMMB試驗期間,國家廣電總局、中國移動分別向奧運會相關組織和團體贈送了CMMB終端或具有CMMB功能的TD-SCDMA手機,在37個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奧運城市)開展了相關試驗,獲得了CMMB良好的傳輸、發射、覆蓋、接收體驗。
經過泰美世紀團隊的艱苦努力,原先指望日本東芝、韓國三星等公司做的事情,都由泰美世紀及后來加入CMMB產業鏈的諸多公司一同努力而做到了,并成功實現了服務北京奧運會。
拓展國際化之路
泰美世紀牽頭的CMMB產業聯盟,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開發了適應美國市場的CMMB標準,與香港CMMB VISION公司合作,正在美國建設試驗網,CMMB有望成為進入美國運營的第一個中國產業技術標準。
2008年以來,除了在國內市場加緊布局外,CMMB聯盟一直在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申紅兵向記者介紹,在中東S2N公司(由阿拉伯衛星公司發起成立)的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方案競標中,CMMB力克阿爾卡特公司牽頭的歐洲標準DVB-SH和韓國公司牽頭的日韓標準S-DMB,成為競標的勝出者。S2N公司的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項目受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公司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目前中方仍在對項目保持跟蹤。
2010年。泰國IEC公司在取得泰國唯一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運營權后,與CMMB產業聯盟進行了深入溝通。經過對國際上DVB-H、T-DMB、CMMB等多種技術標準詳細評估和產業研究,最終選定采用CMMB標準開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運營,并計劃與國內移動多媒體廣播運營支撐系統全面對接,實現跨國收看電視的自動漫游。IEC公司計劃盡快在曼谷地區開展CMMB商業運營。
在印尼,香港上市公司CMMB VISION與泰美世紀合作,與印尼當地運營商組成合資公司CMMB Nusatara,負責組建和運營CMMB網絡,運營模式為移動電視以及移動電視+3G捆綁服務,本土伙伴提供視頻、節目內容、客戶群及協助解決印尼政府的相關資質審批。CMMB VISION與泰美世紀合作,提供CMMB技術支持、系統集成和運營方案、終端產業鏈配套、啟動資金等,擬先在雅加達建設一個示范網。
在中興通訊和其他中國公司的推動下,非洲的肯尼亞、尼日利亞、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幾內亞、中非這個幾個國家都已經開通了CMMB服務,在其他一些非洲國家也在建立試驗網。
歐洲雖然已經確定采用DVB-H作為歐洲移動電視標準,但經過多年的推廣,效果并不理想。2011年,法國TDF廣播公司對全球移動電視技術標準進行了全面評估,CMMB以其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產業鏈和我國CMMB運營公司“中廣傳播”(CBC)的運營模式,獲得法國TDF公司的高度認可。2010年3月底,法國TDF代表團來到中國對CMMB開展全面考察,中廣傳播聯合業內企業與法國TDF代表團進行了為期3天的商務合作交流和洽談,就CMMB技術、業務、系統、營銷及演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TDF公司對CMMB業務、運營情況、商業模式和拓展思路等給予了高度評價。
“目前CMMB標準已經有160多家企業參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CMMB產業聯盟開發出了適應美國市場的CMMB標準,與香港CMMB VISION公司合作,正在美國建設試驗網,CMMB有望成為進入美國運營的第一個中國產業技術標準。”申紅兵說,“目前已經通過美國FCC組織的技術方案審批,在美國搭建一個演示網(為配合FCC審批需要),CMMB VISION公司在美國紐約地區購買了4個6MHz頻段用于做CMMB廣播。CMMB有望通過示范網絡建設和商用化,成為國際標準。”
大 事 記
2003年1月,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支持下北京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12月,泰美世紀與廣播科學研究院聯合研制的TiMi數字電視地面傳輸系統正式通過廣電總局科技司組織的鑒定。
2004年1月—11月,TiMi系統正式參與我國數字電視地面標準工作組組織的仿真測試和系統測試。
2004年12月,我國數字電視地面標準工作組提出“三合一方案”,由清華方案、交大方案和廣電方案融合為一個“雙模方案”。2006年8月被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并頒布為國家標準。
2005年,泰美世紀以TiMi方案為基礎研發適合衛星與地面網絡相結合的手持電視S-TiMi系統,參與廣電總局重大項目——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手機電視方案遴選。
2006年6月,泰美世紀STiMi原型機系統研發成功,通過廣電總局科技司組織的多項測試和鑒定。
2006年10月,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標準體系的第一個標準——信道傳輸標準STiMi被廣電總局批準并正式頒布。
2007年10月,由北京創毅視訊和北京泰合志恒研發的CMMB-STiMi信道解調芯片正式投放市場。
2008年3月,由北京聯想、北京華旗資訊、中興通訊等公司采用STiMi量產芯片研制的多款CMMB手持終端以及由北京北廣電子等多家公司研制的CMMB發射機亮相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展CCBN。
2008年8月,CMMB廣播式手機電視成功服務北京等7個奧運城市,兌現了“隨時隨地看奧運”的承諾,為北京奧運——“ 科技奧運”做出重大貢獻。
2009年開始,CMMB系統開始在全國推廣,中廣傳播有限公司作為全國唯一運營商,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合作,建設全國性CMMB網絡。
2011年底,CMMB信號已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縣級以上城市,CMMB終端超過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