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1-01-2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主持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今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我們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同志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如何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等有關話題作進一步分析和探討。
姚景源: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出了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制造業等。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一次強調,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要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還提出,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由此可見,無論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還是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都是當前很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眾所周知,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水平高低,是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同時,裝備制造業還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的特點,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如何使我國的制造業真正強大起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
主持人:您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是怎樣看的?
姚景源:總的來說,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明顯加快,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躍居世界前列。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外市場裝備需求急劇萎縮,我國裝備制造業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明顯趨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下滑,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為確保裝備制造業平穩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動產業升級,2009年5月,國務院通過了規劃期為2009年至2011年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裝備制造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一些省區市迅速抓住政策機遇,著力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步伐。比如,最近我看到山西省統計局一個材料介紹說,陽泉市緊緊抓住《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提出要以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為著力點,建設現代裝備制造業及高技術產業基地的政策機遇,加大對礦山機械制造產業群的培植力度,建立了以礦山機械制造產業為龍頭的新的產業結構體系。
他們的礦山機械制造業通過挖掘自身技術優勢,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顯示出了良好的市場競爭力。
主持人:您能否再談一談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和產業自身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姚景源:對于這個問題,我個人理解,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特別是我國目前正處于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先進裝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其次,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世界產業格局的調整,為我國提供了參與產業再分工的機遇,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第三,從產業自身看,雖然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是我們面臨的現實挑戰。要實現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主持人:怎樣才能抓住機遇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呢?
姚景源:我個人理解,主要是按照《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基本原則,把“堅持四個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一是堅持裝備自主化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要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加強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充分利用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和調整振興重點產業形成的市場需求,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加快推進裝備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帶動產業發展。
二是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要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
三是堅持發展整機與提高基礎配套水平相結合。要努力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基礎配套產品發展。要提高基礎件技術水平,開發特種原材料,扭轉基礎配套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加快產品更新換代。
四是堅持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相結合。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制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引導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努力推進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主持人:對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您還有哪些進一步的思考?
姚景源:大致歸納了一下,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第一,從近期看,我們要繼續落實好《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2009年5月國務院通過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2009年到2011年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依托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煤礦與金屬礦采掘、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民生、科技重大專項等領域的重點工程,振興裝備制造業;二是抓住鋼鐵、汽車、石化、船舶、輕工、紡織、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國防軍工這幾大產業重點項目,實施裝備自主化;三是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的配套產品制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四是推進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加快完善產品標準體系、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加強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有關具體內容,《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已經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第二,從未來5年看,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扎實做好改造提升制造業等各項工作。制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我們既要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還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
第三,從未來10年看,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還應與加快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結合起來。大家都知道,201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要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現在起就應根據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進一步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具體地說,一要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二要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三要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四要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五要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等。
總之,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有關決策部署,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進一步發揮好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與此同時,還要不失時機地加快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不斷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對話人: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姚景源 主持人:本報記者 呂立勤)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