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1-01-1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揭牌儀式在北京翠宮飯店舉行。這標志著中關村“1+6”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邁出堅實的一步。
中央高度重視中關村示范區建設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兩年來,中關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加快推進示范區發展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9年,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2%;實現增加值2263.7億元,同比增長18.6%。2010年1月至10月,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2萬億元,預計全年將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實現增加值預計突破2600億元,同比增長15%。
20多年來,中關村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區域,是我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以及兩院院士、高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創新發展潛力巨大。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中關村持續發揮獨特優勢和龍頭作用,高端引領、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斗。
中關村的建設進展也得到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多位中央領導對中關村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中關村的發展,關鍵是要搭建平臺,把資源整合好”。溫家寶總理提出,“中關村要做好2010到2020年的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重點”。
習近平、李克強、李源潮等中央領導也分別到中關村視察或專門聽取匯報。
近日,李克強在中關村考察時強調:“要著力營造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要在中關村先行先試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搭建首都創新資源服務平臺,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制定股權激勵試點方案審批細則,加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招標立項支持力度,開展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研究相關配套措施,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政策支持,激勵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更多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的大量涌現。”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等北京市主要領導親自指揮部署,全方位加大中關村示范區發展建設的統籌協調力度,形成了一系列推進中關村創新發展的新舉措,開創了集全市之力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新局面。
“1+6”政策投放體系指引未來發展
近期,國務院原則同意中關村“1+6”的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其中的“1”即搭建首都創新資源服務平臺,“6”指支持在中關村深化實施先行先試改革的6條政策。
為進一步發揮中關村科教智力資源和人才密集優勢,進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業、高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政府協同創新,由北京市政府會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相關部門,共同組建的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簡稱首都創新資源平臺)于近日揭牌成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士祥,副市長茍仲文,市政府副秘書長崔述強、戴衛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茍仲文主持會議,市委常委趙鳳桐介紹了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及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的建設情況。
據介紹,首都創新資源平臺下設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議辦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組、人才工作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應用推廣工作組、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規劃建設工作組等6個具體辦事機構,負責落實示范區建設的各項重大決策,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對跨層級審批和跨部門審批加強協調和督辦,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構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試的工作機制,形成高效運轉、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服務體系。
首都創新資源平臺將重點推進六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機制,支持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二是健全科技與資本對接機制,開展符合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特點的科技金融創新,建立并完善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創新體系。三是完善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服務工作機制,建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撐體系。四是推動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應用。五是構建政策先行先試對接工作機制。六是建立規劃建設服務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6條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包括:推進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中央級事業單位處置科技成果,價值在800萬元以下的,可由本單位自主處置,同時抓緊研究制定處置收入的管理使用辦法;開展完善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對中關村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權形式獎勵個人的,加大稅收優惠力度;中央有關部門會同北京市研究制定股權激勵試點方案審批細則,明確審批主體、審批程序等;原則同意在中關村開展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改革試點,在科研和產業化項目招標、立項等環節中,加大對中關村園區內企業的支持力度,開展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等試點;在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工作基礎上,加快推進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在中關村先行開展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
新起點,新征程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邁向新臺階的關鍵之年。在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即將兩周年之際,成立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是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同意的“1+6”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首都創新資源整合機制的重大舉措,標志著中關村示范區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對于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增強首都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首都經濟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關村示范區將緊緊依托促進中心這一平臺,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進一步集成政策和資金,加強跨層級、跨部門的資源整合,優化發展環境,逐步在示范區建立起完善高效、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服務體系。
當前,中關村將重點抓好國務院已經原則同意的6條新政策的組織實施,盡快研究出臺具體落實辦法。并將進一步集成政策和資金,著力抓好重大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的實施,特別是統籌推動一批中央大項目落戶北京。
此外,同時舉行的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掛牌儀式也是推動中關村示范區標準創新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
趙鳳桐指出,建設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是落實國家質檢總局與北京市政府簽署的《推進北京質量首善之區建設合作備忘錄》的重點工作之一。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堅持“面向社會與市場接軌、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有效整合北京地區優勢資源,吸引國際國內標準、檢測、認證等權威服務機構入駐,形成要素聚集,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企業產品研發和生產。創建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服務機制,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形成標準化服務的聚集和輻射效應。
與此同時,中關村國際標準大廈還將大力吸引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中關村發展,加強中關村企業、產業技術聯盟和行業組織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戰略合作,以促進先進技術標準化、創新成果產業化為核心,突出抓好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與技術標準同步發展,使中關村成為世界先進技術標準創制和應用的引領輻射區。
(來源: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