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09-01-1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我們公司拍過400部電視劇,沒有一部賠錢的,您可以來我們公司看看,這些都是無形資產,我們能拿到貸款嗎?”說話的是影視公司老總。
“我們最擔心還款來源,如果這個問題能搞定,貸款就沒問題。您的預期票房收入還是讓我們不踏實。”銀行行長擺出了難題。
5000萬元貸款吹響《集結號》、保險公司一紙海外發行賬款回收的保險合同促動《夜宴》順利出口賣到了國外……當越來越多銀行貸款“觸電”之后,文化創意產業融資的春天似乎要來了,當然,只有先下水的鴨子才能感覺到“冷暖”。
春江水暖
坐在人民銀行的多功能廳里,華誼兄弟的CFO胡明因為公司名稱被頻頻提起而不時微微點頭示意。1月16日下午,這是一個關于文化創意產業貸款的座談會,在座的有央行副行長,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人士,還有胡明的同行——做影視的、做動漫的、做網絡游戲的、還有影視拍攝基地的經營者。對面的,就是工行、建行、交行、招行、深發展、北京銀行等各家銀行的行長們。
胡明直到座談會快要結束時才發言,但之前,華誼兄弟貸款拍電影的案例被發言者無數次講起。
2006年8月,華誼兄弟的大片《集結號》拿到了招商銀行5000萬元貸款,這是一筆無第三方公司擔保的貸款。
“我們已經提前收回了給《集結號》的貸款本息。”招商銀行副行長尹鳳蘭說。這句話無疑是對銀行貸款拍電影的成功注腳。
冬水猶寒
“大家都知道好萊塢的動畫大片好看,賺錢,其實他們也發愁題材,這時,他們看到了中國。就拿《功夫熊貓》來說,稍加一些中國元素就能火,國內的企業當然也能做。”在大業傳媒集團總裁蘇忠看來,銀行應該看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金融危機過后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好時機。”
“銀行要看報表,而不是以往的數據”。建行副行長朱小黃說,影視劇貸款在銀行仍屬風險投資的范疇,銀行貸款的前提是風險可控、可消化。
工行副行長牛錫明認為,應該建立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的配套市場,影視公司提出質押電影的版權要貸款,版權的貸款需要有評判的標準。
對接空間
文化人的想法顯然和銀行家的算盤差距很大。“無形的東西也能融資。” 天星際影視文化公司李功達相信,金融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將是大勢所趨,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太大了。
還有一些企業的算盤更大:天創國際演藝制作交流公司總經理曹曉寧說,金融危機之下,影視業抄底的機會也來了,比如美國百老匯的劇場,過去要6000萬美元,現在3500萬美元就能拿下,這是不是好機會?
而銀行人士也坦承,以往一些相關貸款的高不良率讓他們裹足不前。
從目前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未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產業之一。
大企業不缺錢,中小企業資金饑渴,在文化創意產業上也是如此。一家銀行負責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目前對中小文化創意企業貸款的壞賬率為零。
“市場需要早起者去開拓。”交通銀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張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