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1-04-2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自去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以來,圍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已有16個省區市提出設立財政專項,21個省區市提出要設立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23個省區市提出建立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投資者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目前各級政府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稅收減免和返還、土地價格、人才政策等,資金扶持則主要有財政直接補貼、專項基金扶持、銀行貸款貼息等優惠。從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出發,相關扶持手段應繼續加以完善。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發展思路要變革。規模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被視為工業化時代的典型特征,近年來我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也大多是以規模制勝,戰略性新興產業也不例外。目前全國各地規劃規模過千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就不下10余個。實際上,規模經濟是有條件的。一是要有剛性需求。只有單一產品的需求保持一定數量,才能實現批量生產,從而實現生產成本最低,低于或高于這個總量都會造成規模不經濟。二是持續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在大規模生產前提下,要提高效益就要增加產量,要增加產量就要增加投入以及提高生產效率,而這些都需要增加成本的。當前,企業越來越多地面對客戶的多元化、個性化、多批次、小批量挑戰,如果還是一味追求規模,顯然難以在瞬息萬變的情形下搶得先機。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發展到100萬輛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1個省區市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產能接近300萬輛。但有些規劃存在的問題是,偏重于投資規模和產量,對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投資不足,規劃產能大多只能靠外購關鍵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對于我國有著至關重要的特殊意義。“十二五”規劃綱要在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無論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但顯然,有一部分人對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誤讀。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應該是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和更少地利用自然資源,但一部分人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對環境的最低保護限度和對自然資源的最大可持續利用之上。所以,發展新興產業尤需厘清思路。首先要有新觀念,產業才能新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