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0-07-2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新聞出版總署今天(26日)正式發布2009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新聞出版業總產出突破萬億元,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產業部門和重要力量。
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實現總產出10668.9億元;實現增加值3099.7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9%;營業收入10341.2億元;利潤(結余)總額893.3億元。不包括數字出版在內的全行業資產總額為11848.5億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為6168.3億元,納稅總額為620.3億元。
2009年,全國共出版圖書30.2萬種。其中,新版圖書16.8萬種,重版、重印圖書13.3萬種,總印數70.4億冊(張)出版期刊9851種,平均期印數1.7億冊,總印數31.5億冊。出版報紙1937種,平均期印數2.1億份,總印數439.1億份。出版錄音錄像制品 25384種,出版數量4.0億盒(張),發行數量3.8億盒(張)。出版電子出版物 10708 種,2.3 億張。
2009年,全國出版物進出口經營單位累計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92.0萬種次、896.2萬冊(份、盒、張)、3498.8萬美元,累計進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82.1萬種次,2811.3萬冊(份、盒、張),31032.3萬美元。進出口總額34531.2萬美元。
2009年,全國共引進出版物版權13793種,共輸出出版物版權4205種。
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有單位35.7萬家(不包括數字出版單位),其中法人單位12.0萬家,約占單位總數的33.5%;非法人單位1.5萬家,約占4.2%;個體經營戶22.3萬家,約占62.3%。
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直接就業人數為449.7萬人(不包含數字出版單位直接就業人員),其中男性227.8萬人,女性221.9萬人,分別占總數的50.7%和49.3%,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據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業發展司司長范衛平介紹,數據分析顯示,新聞出版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新聞出版業已具相當規模,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2009年,新聞出版業全行業總產出突破1萬億元大關,實現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 占同期GDP的比重接近1%,各類出版物的出版、印刷、發行及相關活動的行業增加值超過1660億元,占同期文化產業核心層增加值的60%以上,已成為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產業部門和重要力量,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市場主體基本形成。2009年,企業法人的單位數量占法人單位總數的96.3%,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已在全國新聞出版業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
產業轉型成效初顯,數字出版發展迅速。2009年,數字出版總產出已達到799.4億元,總體經濟規模超過圖書出版,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廣東等數字出版產業集聚區。手機出版的營業收入已超過傳統的網絡游戲,占數字出版全部營業收入的24.2%,位居首位。新聞出版業的總體格局在技術進步的帶動下已發生初步改變。
文化大省和東部沿海地區新聞出版業發展優勢明顯并已形成產業帶。就總體經濟規模而言,全國新聞出版業總產出的54.5%、增加值的 55.2%、資產總額的55.3%和營業收入的54.5%集中于北京、江浙滬“長三角”地區和廣東“珠三角”等文化、經濟發達地區,呈現出集聚態勢;就具體產業類別而言,圖書出版總產出的56.1%、增加值的73.7%、資產總額的50.6%和營業收入的56.1%集中于北京和江浙滬“長三角”地區,期刊出版總產出的38.8%、增加值的39.1%、資產總額的45.9%和營業收入的39.1%集中于北京,印刷復制總產出的66.4%、增加值的 62.3%、資產總額的64.1%和營業收入的66.7%集中于廣東“珠三角”地區、江浙滬“長三角”地區、北京和山東等地,產業帶初具規模。
市場更加開放,非公經濟成分獲得長足發展。在全國35.7萬家新聞出版單位中,包括個體經營戶在內的非公有經濟單位超過32.4萬家,占到單位總數的90.8%;72.0%的企業法人單位為民營企業,另有3.7%的企業法人單位為港澳臺商投資和外商投資企業。非公有企業(排除國有全資、國有控股和集體企業)占有的資產總額、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在印刷復制企業中已分別占到82.3%、83.2%、84.1%和 84.7%,在出版物發行企業中已分別占到69.0%、76.2%、69.3%和80.5%。
對外貿易狀況有所改善,“走出去”取得積極成效。全國版權貿易逆差比例進一步縮小,2009年,版權貿易引進品種與輸出品種比例降至3.3∶1(2002年為15∶1,2008年為6.5∶1);實物出口總量不斷擴大,出版物進出口經營單位2009年累計出口圖書、報紙、期刊885 萬多冊(份),較2008年增長10.4%。
分析報告同時分析指出了新聞出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骨干企業經濟實力尚不夠強,中西部地區發展基礎普遍薄弱,對外貿易結構有待進一步改進。
范衛平表示,由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發布全國新聞出版產業年度分析報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從報告的內容和數據分析來看,體現出最全、最新、最大這三個鮮明特色。最全,即第一次基本實現全行業、全概念、全流程的統計與分析,突破了原來的系統內統計、傳統產業統計和單純實物量統計的局限;最新,即基于新的發展要求、新的理念和新的業態完成的最近的一次統計與分析,反映了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以來新聞出版產業的最新面貌;最大,即新聞出版產業的規模在文化產業中最大。新聞出版產業行業增加值占同期文化產業核心層增加值的60%以上。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