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8-01-2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文化培育的重要渠道,其協同水平直接決定和間接影響著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進程。目前,京津冀區域內高等教育存在空間布局不夠均衡、層次結構不夠合理、專業結構不夠科學等問題,直接制約了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亟待優化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結構。
綜合集成教育資源
優化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間結構
長遠謀劃,科學規劃,逐步優化京津冀高?傮w空間布局。建議由國家教育職能部門牽頭,聯同京津冀三地教育職能部門,根據三地資源可承載量、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定位的基礎與條件、未來發展趨勢等,對三地高等學校數量、地點等進行長遠謀劃。建立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人才存量、人口流動等方面的大數據庫,依此預測人才需求,合理布局高校的數量、層次、專業,以契合三地功能定位,引領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抓住國家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契機以及雄安新區建設的千年大計,結合歷史形成的三地高等教育優勢和重點,迅速形成一批、短期培育一批、長期謀劃一批綜合優勢強的一流大學、專業水平高的一流學科。
著眼有效疏解人口,緩解資源承載壓力,優化區域內高等教育空間布局!笆濉逼陂g,北京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1276.3萬人)下降15%左右,不考慮人口增量,尚需對外疏解191.4萬人,為此,北京城六區高校可通過多校區辦學方式,將符合北京區域定位的本科院校搬往城市發展新區,實習實訓、產學研基地向周邊區域擴展,根據雄安新區建設定位,設立新校區或者辦學平臺。河北可將石家莊市內高職院校向周邊區縣擴散,11個地市通過承接北京教育疏解任務或以合作辦學方式,至少重點建設1所高校,增強區域內高校輻射力。天津、河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業設置協同、實習實訓基地共享、撤并等方式實現職業院校結構優化。
綜合集成區位優勢
優化京津冀高等教育層次結構
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調整京津冀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根據京津冀三地教育資源稟賦,明確高等教育層次,形成強化優勢、克服劣勢的層次布局。增加北京研究生層次培養比例,降低?粕鷮哟闻囵B數量,建設并形成一定數量的、有助于促進原始創新的一流學科,形成一批一流大學和專業。加強天津本科層次教育,依托產業布局、區域定位等形成特色學科,建設一批一流特色大學,形成面向基礎應用研究的、特色鮮明的一流特色學科。依托河北現有的教育條件,建設一批面向應用研究、貼近產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建設高水平職業教育集群,發揮集聚優勢,形成一批一流的應用型特色專業。
建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專科、本科、研究生有效銜接的高等教育層次鏈條。著眼于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高等教育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引導本科院校、應用技術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向,強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整合京津冀高等職業教育資源,調整層次結構,建設具有世界水平、中國特色、區域特點的高等職業教育;有條件的應用技術大學設立研究生學位,形成?粕、本科生、研究生相互協調的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運行有序、相互銜接、渠道暢通的不同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在專業技術的應用、科學原理的支持、知識創新的探索等方面,培養大批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和創新人才。
綜合集成產業優勢
優化京津冀高等教育專業結構
根據地區需要,形成特色一流專業。根據京津冀功能定位和區域內產業結構,遵循互補不重構、配合不重合的原則,對專業結構進行整合、重構。河北加強農學類,尤其是植物生產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水產類和草學類以及農業經濟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電子商務類、旅游管理類專業建設。天津加強工學類、醫藥類、經濟類,尤其是機械類、材料類、電子類、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以及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中藥學類、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專業建設。北京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尤其是力學、核工程、數學專業以及法學類、文學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專業建設,以服務“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區域定位需要。
引導產業發展,形成專業互補鏈條。對京津冀三地進行統籌規劃,形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補充的專業鏈條。河北農業類專業需要天津生物工程類專業的支持和創新成果的促進;現代化農業體系建設需要北京高精尖的計算機技術支撐,以此整體規劃天津的生物工程、北京的計算機技術、河北的農業類專業布局。以產業鏈工序為參照,形成高等教育專業鏈條?茖W評估產業關鍵環節和要素,以此為基礎分析所需專業素質,根據京津冀三地各自專業優勢,形成縱向超越學科、橫向跨越區域的專業鏈條。例如電子商務的高效運行,需要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系統、實體商品供給、物流等體系的支持,可通過三地政府職能部門聯席會議、高校聯盟會議等形式,優化專業結構。京津冀三地逐步打破區域內招生和就業藩籬,教育職能部門共同制訂三地招生計劃,各地可以預留一定數量的學生指標專門招收京津冀學生,三地高考錄取標準實現相對統一。學生畢業時,可在京津冀突破戶籍限制,自由擇業,實現京津冀三地就業的協同。
通過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優化,解決教育協同發展“最先一公里”問題,形成“一中心多平臺,互聯貫通促協同”教育體系。一個中心是以北京為核心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多個平臺是以一流學科為基礎建立京津冀多樣、多層的協同創新平臺!盎ヂ撠炌ā奔ぐl三個主體的活力,即以高校為主體建設原始創新基地,形成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源頭之水;以參與企業為主體建設產業創新基地,形成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的產業動力;以政府為主體建立新型體制機制,形成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制度保障。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