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8-01-16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一以貫之”,其中之一就是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當前,防控金融風險工作進展如何?下一步如何著力推進?本報記者就此采寫了系列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底線思維,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把工作的基點放在防范出現較大的風險上,善謀對策,才能為未來更長時間的增長奠定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正視風險,主動應對,體現了決策者的智慧、自信和應對能力,以及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謀未來的遠見卓識。
去杠桿邁出實質性步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曾將過度舉債稱為現代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堅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當前,中國提出經濟去杠桿,符合國際上降低債務杠桿在防止金融危機方面能起重要作用的最新認識。中國金融政策正向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中國的大門將越開越大。相應的,外部風險沖擊碰頭共振的可能性也在累積。比如,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的力度和節奏,必然影響資金跨境流動。這對其他國家是一個非常大的外部風險。我們必須著重消除已知的國內經濟金融風險點,以便留有風險承受余力,去應對進一步開放中的外部風險沖擊。
盡管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壯大了,輻射力、影響力增強了,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交叉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加大,金融體系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一場經濟去杠桿 防范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就此吹響號角
2017年嚴防“黑天鵝”“灰犀牛”,中國經濟去杠桿邁出實質性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持續放緩。金融部門去杠桿速度也非常快,金融部門內部融資增速已經降到個位數,是過去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人民銀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社會杠桿率高位有所趨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桿也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地方債為例,2017年全國累計發行地方債4.36萬億元,較2016年下降三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報告稱,盡管金融體系面臨一定潛在風險,但中國已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進行防控,同時通過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對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監管的評估結果顯示,中國的監管符合國際標準。彭博社指出,中國去杠桿已取得不小的進展。用于購買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理財產品存量下降。中國整體杠桿率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清理國企債務除“僵尸”
對于經濟體來說,貨幣好比血液。金融的作用,是讓血液流通,血太多或者凝滯的地方,效率低下,需要減少供血和進行疏通;血太少的地方,會造成供應不足,要多融通過來一些。
一些資不抵債的“僵尸”企業,既占用大量信貸資源、抬升國有企業總體杠桿率,又易形成呆壞賬,加大金融風險。因此,處理國企“僵尸企業”是去杠桿中的一大重點。該死的死不了,該活的就活不好。更何況還有一些國有企業,將低息貸來的款,不用在發展實體經濟上,而是去搞房地產開發、變相放貸等方面,更要及時糾偏。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針對無金融資質的國有企業變相從事金融業務,成為貸款通道的問題,要求對其變相從事金融業務,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的,應當依法否定其放貸行為的法律效力,并通過向相應的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等方式,遏制其通道業務,引導其回歸實體經濟。同時,《意見》要求通過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的功能,依法處置“僵尸企業”,推動經濟去杠桿。對于已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營運價值的“僵尸企業”,及時進行破產清算,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杠桿率。對于雖然喪失清償能力,但仍能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營運價值的企業,則要綜合運用破產重整、和解制度等手段進行拯救,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實現企業再生。
楊堅認為,從中國出口構成看,中國制造業正在出現資本密集化特點。這一定程度上會提高企業負債率。因此,對于企業負債率無需一高就驚,而要全面具體分析。在國企去杠桿過程中,用市場化方式債轉股,不失為可行的救急措施,但還需要一個長效機制。第一步要有序打破剛性兌付,讓企業不敢盲目借債,讓債券市場和銀行有充分風險考量。第二步需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股權融資等,既降低過高的杠桿率,又能夠切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通過管理影子銀行、調整金融結構等來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整頓規范地方債務
近日,財政部通報了江蘇、貴州兩省對部分縣市違規借債的整改處分情況,責令限期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不同處分。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個別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公司、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明股實債,形成隱性債務,隱蔽性高,風險管控難度大。
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要堅持“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堅決打消少數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打消一些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當下,財政部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堅決剎住無序舉債之風,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
同時,相關改革也要跟上,使地方政府減少負債動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關系,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同時硬化政府的預算約束。最重要的是讓民營資本進入更多領域。
中國經濟“去杠桿”,打贏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為我國中長期發展清除風險,夯實地基。經歷此役,那些高效率、低杠桿、現金充裕、技術儲備深厚的中國企業,將會功力大長,而中國經濟這棵參天大樹也將根深葉茂。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