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7-12-1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一大批標志性成果,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日前,在科技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舉行的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發布會上,該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魏少軍表示,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10年,我國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3個尖端領域攻堅克難,突破關鍵技術,支撐創新發展,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讓我國電子電子信息產業不再被卡脖子,不再“缺芯少魂”。
突破關鍵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
核高基是對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是電子信息系統和國防裝備的核心,是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是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可謂發展信息產業和護航信息安全的“命門”。長期以來,我國核高基領域“缺芯少魂”,產品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信息安全面臨隱患。
在重大專項支持下,我國核心電子器件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總體技術水平實現了跨越發展,核心電子器件與國外差距由15年以上縮短到5年。型號器件首次實現批量應用,提升了現有裝備的水平,促進現有體制的更新換代,有效提升新型裝備與系統整體性能,在重大工程和裝備中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我國成功構建了系列高端技術平臺,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支撐裝備核心電子器件自主保障率從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專項實施10年,聚集了一批產業中堅力量。截至2017年,共有近500家單位參與專項研發,累計投入5萬研發人員,申請專利8900余項,發布標準700余項,新增產值1300多億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表示。
CPU群體突破串起行業應用鏈
CPU是電子信息產業皇冠上的明珠,是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曾幾何時,CPU的核心技術全部被國外巨頭壟斷。在重大專項支持下,國產CPU發展駛入快車道。目前,我國CPU研發多技術路線同步推進,不同發展模式和發展特色競相呈現,以國產CPU為核心的自主IT產業鏈加快形成。
魏少軍介紹說,憑借持續技術創新,飛騰、龍芯、申威和兆芯等CPU的單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4連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整機,采用的就是重大專項持續支持的軟硬件產品,其CPU的峰值運算速度2017年達到3萬億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移動終端CPU設計技術已與國際主流水平同步。
以用促研,從單點突破到整個生態體系構建,國產軟硬件產品的應用環境不斷改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兆芯X86通用處理器成功自主研發和量產,在主流整機廠商的產品中得到應用,令國產桌面處理器的綜合性能體驗達到80%。基于專項CPU和基礎軟件成果,保密專用計算機研制成功并得到應用。采用的“龍芯”CPU成功應用于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以嵌入式CPU、操作系統為突破口,一批產品在產業重點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基于采用國產CPU、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及辦公套件的服務器和桌面計算機系統,實現從基本不可用到基本可用、從單點試用到行業示范應用,護航重點行業和重要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
惠及百姓生活拉動產業增長
“隨著重大專項的深入實施,看上去高大上的核高基成果,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實早已走進了百姓生活。”魏少軍表示,從國之重器的高端裝備,到技術尖端的超級計算,再到生活日常的汽車、手機、電腦、家電、U盤,芯片是“心”、軟件是“魂”。
數據顯示,基于專項成果的嵌入式CPU芯片累計銷量已超過4億顆,智能電視SoC芯片出貨超過2000萬顆,手機套片在國內外主流品牌中應用累計超6億顆,智能終端SoC在平板電腦領域銷售超過5000萬顆。國產智能操作系統的終端裝機量過億,并在互聯網汽車上應用;新一代移動瀏覽器活躍用戶數量超過5億;WPS辦公軟件全球擁有超過8億用戶,占國內采購市場80%;基于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統服務全球5億用戶。
核高基專項不僅惠及民生,更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和倍增器。刁石京介紹說,通過專項的實施,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得到提升,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在技術上日趨成熟,以CPU和操作系統為核心的生態環境日漸完善,自主創新體系逐步建立,有力支撐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從業人員信心大增,社會資本踴躍投入,企業全球競爭力躍升,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08年至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0%,而同期全球的增長率則不到4%。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關于今后的發展,刁石京表示,專項將繼續圍繞“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支撐產業發展”兩大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指示,瞄準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加強國際合作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充分把握產業發展趨勢,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與“中國制造2025”“網絡強國”等重大戰略實施過程緊密銜接,瞄準人工智能、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催生的新機遇,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做出貢獻。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