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7-12-05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大學教學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活動。從專業的整體布局,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設計,從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選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到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追求和吸納,都體現出大學教學活動的學術性。
在認識大學教學的學術性質時,還有兩點值得特別關注:一是學術發展是教師職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根本上有賴于教師自身學術水平的提高;二是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課程是教學的基本單元,課程資源無疑是核心的教學資源,而核心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優化,也有賴于教師的學術發展。可見,要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堅持學術立教。 打造優勢學科 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近年來,學校以學科內涵以及邏輯關系為主線,進行院系設置及學科專業布局調整、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通過理工結合、工商交融、文理滲透,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將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為本科教學的資源、優勢與特色,不斷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為本科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利用學科建設優勢促進專業調整優化。學校以學科建設引領專業建設,實施學科群支撐基礎上的專業群特色發展戰略,促進學科建設與本科專業建設協同發展。注重培育與地方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專業,引導優質資源向專業群匯聚。依托優勢特色學科群,整合相關專業,構建了地礦類專業群、經管類專業群、材料類專業群、設計類專業群、教師教育類專業群。
二是利用學科建設成果推動課程建設改革。在課程建設與改革中,學校注重從學科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要求教師將科學研究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成果引入課程,同時,根據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開設新課程或綜合性課程并固化為教材。例如,湖南省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面的4個二級學科方向基本覆蓋和對接了思想政治理論課4門主干課程及其主要內容,該學科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研究方向,將最新研究成果充實到專題教學內容中,實行集體備課,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學理支撐。
三是利用學科建設資源支撐教學團隊建設發展。本科教學的高質量,關鍵是要利用學科建設的優質資源,促進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學校積極推進學科團隊與教學團隊一體化建設,要求在學科團隊建設中既要滿足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的需要,又要充分發揮教學的功能;既要研究學科發展的方向,又要研究教學改革的方法。
四是利用學科建設平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依托國家、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各學科盡可能將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對本科生開放,不僅為學生的創新性實驗、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空間。學院立足各自的學科優勢,實行開放性實驗室教學,打破班級制,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實驗項目。
強化政策導向 激勵教師學術立教
辦大學,其實就是辦氛圍,就要在政策制度導向上充分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對學者的尊重、對學術的推崇,營造和諧、寬容、開放的學術氛圍。學校把本科教學放在優先位置,在資源配置、學風建設、成果轉化上,制定傾斜政策,突出學術導向,激勵教師致力學術立教。
一是在資源配置上,明確學術風向標。學校在人才引進、津貼分配、職稱晉升、年度考核等資源配置上,向優秀人才和重點崗位、向教師和教學一線傾斜,讓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成果等得到應有的體現和認可。對于教學業績優秀的卓越講師,學校規定可以享受副教授甚至教授績效工資待遇。在教師業績考核時,更加注重教學中的發現與創新。在教師獎勵政策上,通過設立本科教學特別質量獎、教學奉獻獎、教學名師、教學優良榜等,讓教學優秀的教師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二是在學風建設上,構建學術共同體。通過制定實施大學章程,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健全現代大學制度,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風建設等事項上的重要作用,保障教師在學術上自由探索、潛心鉆研。加強學風建設,落實學風建設“五個主體責任”,構建學風建設院長負責、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輔導員、班主任教育管理和相關職能部門統籌協調的“五位一體”的責任體系,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求真務實的學術氛圍。
三是在成果轉化上,形成學術生產力。學校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鼓勵本科生主動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形成教學科研協同育人的“學術生產力”。學校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科研服務人才培養、教學院與科研機構協同創新等一系列制度,力求打破不同學科、教學院、科研機構之間,以及教學院與科研機構、教學科研管理之間各種有形、無形的壁壘,解決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堅持持續改進 培養卓越本科人才
卓越就是做到最好,這是高水平大學的不懈追求。學校以追求卓越、創造一流成果、培養一流人才為使命,始終把本科人才培養和本科教育質量放在學校發展的戰略地位,將本科教育作為學校實施奮進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的根本任務,實施卓越本科教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加強本科教育頂層設計。卓越本科教育在學校“雙一流”建設中起著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一流的大學必須以一流的人才為重要表征。今年,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加強本科教育頂層設計,制訂并實施了涵蓋“奮進學者計劃”“卓越講師計劃”“卓越學子計劃”等重要內容的卓越本科教育計劃。卓越本科教育計劃聚焦“雙一流”建設中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問題,通過系統性、制度性、適應性的整合創新,從教學、科研、學科等各方面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心和仁愛之心,創業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國際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是以“教學禮拜”主題活動為抓手,構建教學質量保障機制。2011年以來,學校持續開展以自覺反思為重要特點的“教學禮拜”主題活動,逐步構建全員參與、全程覆蓋、持續改進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從生源(入口)到教育培養(過程)再到畢業生質量與反饋(出口),重點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施跟蹤、監測、分析、評價和反饋,不斷總結和自覺反思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舉措和效果。今年,學校首次將第10周的星期二確定為“教學禮拜主題日”,進一步強化活動的神圣感和儀式感,落實“全局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發展以質量為目標”的理念,力爭使基于教學這一學術活動基礎上的質量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是以審核評估為契機,推動本科教學持續發展。學校全面啟動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以來,始終以“一個堅持兩個突出三個強化”為指導思想,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積極開展自評自建,組織了兩輪校內自評,邀請校外專家作了三場專題輔導,召開了多次碰頭會、部署會、推進會,評建工作有序推進,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對照審核評估體系,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
例如:教師隊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缺乏;學科專業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建設力度不大、優質課程資源不足;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度、廣度不夠,等等。學校將以審核評估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全面實施奮進戰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卓越本科教育計劃,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而繼續努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