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7-03-0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人工智能,這個六十多年前從劍橋實驗室中產生的“突發奇想”,到近幾年內迅速引發了國內外VC“小打小鬧”的全新“風口”,再到已然成為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下一幕”的核心技術浪潮,在2017年3月5日這一天無疑又被賦予了更高的意義與使命——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
繼在2016年8月被加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此次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意味著這一技術在國家政策中的急速奔跑。
“人工智能的時代將會持續很長時間,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不會低于互聯網”。作為國內最早關注、并投入到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家,以及最早向國家層面提出構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中國大腦”計劃的政協委員,李彥宏認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人工智能的意義與“威力”,甚至可以堪比6年前首次提出的“互聯網”——2011年,“互聯網”一詞首次作為一項明確的工作方向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也正是在2011年提出“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和管理”之后,中國互聯網正式邁入了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
如果說,兩年前的“互聯網+”讓各行各業因互聯網而連接、而提效,也讓實體經濟真正加入了互聯網的基因與思維;那么,如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則是給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并真正推助產業升級的一劑“技術猛藥”。 在兩會期間的一次媒體采訪中,李彥宏曾表示,“人工智能會給社會帶來的改變堪比當年的工業革命、或者電力革命,作為‘新時代的電力’,人工智能注定會對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人工智能的強大影響正在使其成為全球各國所爭相角逐的新賽場,也成了各國經濟的“靈丹妙藥”。根據埃森哲對全球12個發達經濟體的研究,人工智能將幫助其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其中,到2035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由2.6%提至4.6%,英國將由2.5%提至3.9%;日本將由0.8%提升至2.7%.......以上數據都足以證明,人工智能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助力量絕不容小覷;這也提示我們,在從“制造”向“智造”升級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也注定將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企業層面布局人工智能五、六年,又在政府層面連續提案三年之后,執著于人工智能的李彥宏,終于望到了這項技術可以落地行業應用的“臨界點”。2017年“兩會”,李彥宏的三項政協提案各個聚焦人工智能。在其中的一項提案中,他明確提出,應當加強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從而幫助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
事實上,人工智能對于經濟產生的影響,同樣正在迎來其發揮巨大能量的“臨界點”。在政協小組會的發言中,李彥宏提到,“實施《中國制造2015》,未來讓‘中國制造’變得更有競爭力、并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最最需要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币灾圃鞓I為例,中國用了20年的時間成為了世界新興的制造業大國,雖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但中國在高端制造業的競爭上仍處于較為薄弱的地位。而今天,從新興產業的頂層設計到傳統產業的智造升級,人工智能都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語音、圖像識別技術應用到無人駕駛汽車、為汽車制造業帶來新的革命性變化時,當深度學習能夠幫助制造企業來更好地完成生產環節中的分析和決策時,讓“世界工廠”升級為“智慧工廠”、讓齒輪驅動變為智能驅動,也都將不再是奢望。
可以說,“人工智能”首現于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預示了其即將對實體經濟、行業升級、國家治理等各個發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預示了人工智能將會在人們未來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正如李彥宏所說,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一技術也將改變中國的各行各業,讓經濟煥發新的活力,更讓中國變得不一樣,而如此不一樣的未來值得每一個人期待。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