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10-1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看過《實習醫生格蕾》的人,對3D打印技術一定不會陌生。電視劇中,醫生多次使用這項技術救治病患的場景,曾讓很多觀眾乃至醫護人員驚嘆。其實,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早已不知不覺融入中山人的生活。
采集患者的影像數據,應用3D技術打印患肢1:1模型,根據患肢3D實體模型以及患處三維空間中的各個扭轉角度規劃設計精確的釘道導航模具……不久前,借助3D打印技術,15歲的吳峰(化名)因骨折導致畸形愈合的右手被順利矯正。筆者從中山市人民醫院和中山市中醫院獲悉,目前3D打印技術已在中山一些醫院的口腔、骨科等領域開展應用與探索,今后中山的患者將獲得更精準的治療。
以最小創傷助骨骼畸形患者矯形琳
半年前,15歲的吳峰(化名)因不慎跌倒致右前臂橈骨上段骨折,治療后由于日常護理不到位,患處愈合情景不佳,右前臂的活動受限,已影響到了日常活動。隨后,經過X光復查發現,吳峰被確診為右橈骨上段骨折為畸形愈合。
“患者需要矯形和功能重建,如果不進行處理,將嚴重影響他以后的正常生活。”中山市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高大偉表示,“由于傳統的方法矯形需要截除患者的部分骨質,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手術帶來的創傷,關節科專家團隊決定通過3D打印技術,為患者實施精準截骨矯形及功能重建。”
據了解,在實施手術前,醫生采集了患者的影像數據,應用3D技術打印患肢1:1模型,同時根據患肢3D實體模型以及患處三維空間中的各個扭轉角度規劃設計精確的釘道導航模具,并進行手術入路選擇、內固定物預置位置、內固定物最佳塑形設計等術前預操作。
由于有一系列周全的術前準備,手術中患者只需顯露部分骨面,醫生通過放置3D釘道導航模具,并按事先設計的程序依次鉆孔后置入內固定物。這樣一來,手術無需截除患者骨質,畸形也能被順利糾正。
高大偉表示,3D打印技術打印出的1:1仿真局部骨折模型,不僅可以幫助手術醫師在術前對患者的骨折類型、損傷嚴重程度等有充分了解,還可對實際手術進行模擬演練,從而實現術中對骨折碎片迅速定位、復位更加精確、手術時間減短、術中出血少、術中操作簡便、患者痛苦較小等效果。
種牙時間從兩周縮短到兩小時
不僅是骨科,在中山3D打印技術還在口腔領域發揮作用。過去至少需要兩周才能完成的種牙程序,如今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了。
很多種過牙的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自己的牙齒松動掉落,前往醫院種植假牙,往往要多次來回醫院,久的話,前后甚至需要幾個月,費力費時。
筆者從中山市人民醫院口腔分院獲悉,2014年,該院引進了牙齒3D打印機——CEREC(瓷睿刻)椅旁全瓷修復系統,得益于這項技術,醫生可根據病人剩余牙齒的形態計算并恢復缺牙部位的自然形態,做到“量牙定齒”。目前,3D打印義齒的技術已經在該院成熟廣泛開展。
據介紹,這項技術的精妙之處在于,牙病患病不需要再咬合牙模,醫院也不用再寄送牙模,而是醫生用口腔掃描儀對患者牙齒、牙頜骨等口腔結構進行掃描,建立患者口腔三維數字模型。
醫生現場對患者口腔三維數字模型進行修復和調整,然后把數據即時傳送給義齒加工商,導入3D打印機系統,就可以把義齒基底打印出來,經過細化打磨后,就可以上瓷、上釉,最后成品。
“相比傳統牙齒加工,3D打印的優勢明顯。以往患者鑲牙、種牙,都需要印模、送工廠、再送回醫生處給病者戴牙,整個流程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尤其對國外以及港澳等外地病人來說相當麻煩,治療無法當天完成,還要來回好幾次。現在不同了,兩小時就可以完成,節省了他們許多時間。”中山市人民醫院口腔分院修復科副主任醫師陳煒表示。
此外,3D打印牙齒無需反復制模,打印出來的誤差極小,種植、修復牙齒后的上下頜咬合度非常吻合,讓傳統制作方式帶來居高不下的內部返工率大大降低。
精準醫療時代慢慢開啟
如今,在歐美等國家,3D打印技術已有規范的定制化產品管理方式。中山3D打印技術在醫療方面的應用與探索雖已走出了一步,但要真正應用到不同領域、科室,讓更多患者受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對于中山人來說,一個精準醫療的時代已慢慢開啟了。
“與傳統醫療技術相比,3D打印這項創新技術能做到個體化、個性化定制,在尊重和掌握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使傳統醫療更加地精細化和精準化。比如牙齒,這些是非常個體化的東西,每個人的情況和要求都不同。運用3D打印就能因人而異、量身定制,保證精準性。”陳煒還指出,“目前醫院在單個牙齒修復方面的技術已相當成熟,未來將在橋體,即聯排牙齒修復方面進行研究探索。”
“通過3D打印這種精準度高的技術運用,吳峰的手術很成功,他所受到的痛苦也能降低到最小程度。”高大偉表示,“這也將是未來中醫院骨科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3D打印技術可以方便手術醫生術前規劃設計,術中精確定位。通過精確的術前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手術切口、手術時間、出血量、放射投照次數。這樣可以降低了因醫師個人技術水平而導致的手術效果的差異,不僅減少了患者的手術風險及痛苦,提高了手術效果,而且縮短了年輕醫師的技術成長周期,減輕了手術醫師的勞動強度及術中放射性傷害。
目前市中醫院新引進的3D打印機已投入使用,可與醫學、生物材料、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根據患者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和治療需求,為患者量身定制人工植入物、組織器官和醫療器械等生物醫學產品,使患者從中獲得更精準的治療。
(來源:高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