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9-2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央今年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更大力度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千人計劃’),敞開大門,不拘一格,柔性匯聚全球人才資源”。那么,怎樣才能確保引進的確是“高層次人才”呢?途徑之一,就是要學會利用大數據手段來提高對人才的識別水平。
好玩的“科學讀心法”
前幾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幾位人類行為動力學家將多個傳感器組合成一個綜合識別器。最初的樣子就像一個灰色的盒子,里面裝配著一個紅外線收發器,一個麥克風和兩個加速度傳感器。有平裝書大小,可以掛在胸前。這個綜合傳感器,可以將一個人講話的最重要的信號,例如講話的時間、當時的情緒、身體的各種反應記錄下來,由此可以預測未來行動之趨勢、發展之結果。
研究人員把這個“魔盒”帶到了電視臺“5分鐘相親”節目。參與節目的女性坐成一排,男性則每5分鐘換一次位置,與之相互交談、認識。根據雙方交談,“魔盒”能夠預測他們二者是否合得來,能否繼續交往下去,以后是否會進一步約會。男女雙方交談的過程,無疑會釋放出不少社交信號的。但是,研究人員并不關注雙方的言談內容,而是讓“魔盒”記錄下雙方非常微弱而又微妙的變化:包括聲調的微弱變化,眉毛是否突然上揚,語速快慢以及有無插話等。這些都是人們無意識的動作,但是卻暴露出了談話雙方的真實思想與情感。
通過反復實驗,科學家發現,無須知道雙方談話內容,只憑這些獲取的數據,就可以預測雙方未來的情感發展結果。準確率達到85%。
現在,這種傳感器已經做成了一個徽章大小,可以佩戴在身上;照鲁潆娨淮,可以持續40個小時搜集數據;照聝戎昧藬祿治鏊惴。佩戴者一年的數據都可以存儲在內,通過這個徽章,員工可以了解自己和組織的互動關系,管理者可以了解員工的舉止言行,對員工工作進行指導。
計算機到底捕捉了什么
讓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幅畫面——
某人打開視頻網站,正在觀看一則廣告,禁不住流露出驚喜的表情。這時,計算機的攝像頭提示燈忽然閃了閃,這是什么意思?原來計算機是在做這樣的事:對準那個人的眼睛定位,尋找嘴部水平中心線,xyz軸建模,測量他的眼輪匝肌、皺眉肌、顴大肌各塊肌肉的位移,數據傳回,數據庫表情匹配。
通過這樣的面部識別技術,是對這個人進行觀察判斷,準確率可達到96.9%。對于更為復雜的復合情緒識別率能達到76.9%。有家美國公司就專門為顧客提供情緒反應數據。此方法還可以用來進行表情測謊。原理是:人們進行虛假或真實的感情表達時,使用的大腦映射不同,反映在面部肌肉動作上也有不同。人類很難區分的細微感情變化,計算機卻很容易。
從面部特征識別到表情識別,再在到情緒識別,計算機利用大數據能夠辨別真實與謊言。
上海有位大學生利用商場試衣間,對準“試衣鏡”映照出來的各式各樣的顧客表情和體勢,開發了一個軟件,能夠幫助老板預判顧客喜歡不喜歡這件正在試穿的商品,以利導購員對顧客講一些怎樣的話,他或她就會愿意購買這件商品。
人類千分之一秒的表情,倏忽而過。但是,計算機卻能夠迅即捕捉,做出判斷,幫助人們決策。
還有伯樂的本事呢
看完上面的案例,你可能會認為基于大數據的識人本領,講白了就是“以微知著”,拿“千分之一秒”做文章。其實,大數據還有別的本事呢,F在就再舉一例。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用人單位都保存著員工的人事檔案。目前,檔案里記錄的不過是員工的一些自然信息、能力信息、履歷信息等,比較簡單。如果我們建立一個大數據平臺,就可以以這些信息為基礎,進一步擴大搜集范圍,例如將員工留在社交平臺、瀏覽網站上的數據擷取過來,那就能立刻使他的相關信息豐富起來。
在四川成都,有一位年輕的大數據科學家,建立了基于大數據的“人才雷達”,能夠從九個不同的維度,把一個人的相關數據擷取過來,使之豐富化、形象化、個體化。例如,你的“學術水準”,大概是從你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與被引用指數那里獲取的;你的“社會活躍程度”,大概是從你出席國內外論壇次數那里獲得的;你的“閱讀領域”,大概是從你的購書記錄與瀏覽網頁那里獲得的:你的“交往對象”,大概是從你的朋友圈那里獲得的;你的“發展潛力”,大概是從你近五年發表論文的影響力那里獲得的:你的“生活習慣”,大概是從你的手機、計算機開關時間那里獲得的……這樣,大數據就能夠從四面八方為你或其他任何人畫出一幅形象逼真的“素描圖”。據報道,現在有的電商已經掌握了每個顧客的一萬多個“標簽”,就是一萬多個特征標志。只要法律允許,畫出一張你自己也不知道的“素描圖”,應該不是難事。
人們只能長嘆一聲:“大數據已經煉就了火眼金睛!”
由此不難理解,哪個部門或組織若要尋訪人才,依靠大數據,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渠道。
中國人推崇“伯樂相馬”。在今天這個大數據時代,除了有才愛才的個體伯樂和強調公平的制度伯樂外,還有了身手不凡的“大數據伯樂”。三種伯樂各有各的長處,三方結合在一起,必能收“放大增強”之效。
有志于引才的部門與單位,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