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9-0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現在很多手機有聊天功能,不少人很喜歡玩這個游戲。你連續三次問手機:“今天吃的是什么?”第一次回答:蛋炒飯。第二次回答:嗯,蛋炒飯。第三次回答: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我每天都吃,今天也不例外。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交互認知的例子。聊天總是在特定聊天語境下發生的,有獨特的語義或結構,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確定的。人類是通過交互、記憶和計算獲得認知的。我們可以對交互認知和計算認知給出一個簡單的定義:計算認知是認知主體自身進行的,而交互認知則在兩個或更多認知主體之間進行。計算認知利用數值計算、符號計算和多媒體數字化的處理變換演繹、推斷和挖掘,是概念、判斷、決策的形成過程,是對多感知的覺悟加深理解、發現價值,以獲得新認知的過程。而交互認知的本質是協商和學習,如何聽、說、看、感覺等等,這些行為之間有聯系,它們都是交互認知的外在表現。或許可以這樣認為,語言可以理解為是交互認知的語義標注,圖像可以理解為對交互認知的情感標注,體感可稱之為肢體語言,交互認知的度量可用情商或智商表示。
記憶認知和計算認知是無法取代交互認知的。但我們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更多地關注了計算認知,忽略了交互認知。我建議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同仁,能夠更多地關注交互認知領域。
那么交互認知研究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認為,對話是最直接最便捷的交互形式,我們或許可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創新。對話智能是幾乎所有服務型機器人必備的功能,聊天所帶來的親和感不可或缺,是社會交流的“剛需”。
因此,交互認知可以從研發“互聯網+對話機器人”開始。首先,不要太多的關注語義和語法,比如主、謂、賓、定、狀、補之類,但要更多關注語境或語用。例如,我們要優先考慮交互的環境,強調沉浸感、交互感和構想感。其次,我們對話開頭的語境往往具有不確定性,要利用缺省知識填補語境和語用知識,減少語境不確定性。同時,要關注交互認知環境中的選擇性注意,要研究不確定性交互認知中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積極意義,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基本確定性。再次,可以利用大數據,讓機器人學習和挖掘聊天對象的身份、性格、興趣話題、語用習慣等,讓“生人”變“熟人”,提高機器人的智商和情感。
如果連淺層次的對話機器人的交互認知都做不好,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不具備基本的語音交互、圖像交互和體感交互功能,那服務機器人產業就跳不出同質化、玩具化、低端化的怪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