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8-04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中科院院士裴鋼等著名科學家在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科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的公益講壇——“SELF格致論道”上,向上海公眾講述了未來科技的新趨勢。
SELF是“科學、教育、生活、未來”的縮寫,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鼓勵自由獨立的個性和思想的表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與大家分享了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團隊長期開展的量子力學研究,他們系統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和干涉技術并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研究方向,引領和推動了多光子糾纏及干涉量度學的發展。
這些成果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尖端技術,也為“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國家重大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李建剛表示,發電廠是推動現代城市正常運行的能量供給站,但也造成了各種污染。但太陽是個理想的發電站。如何在地球上造一個小太陽,支持現代城市的發展?多年來,無論合肥“科學島”外的喧囂世事如何變幻,他都堅持夢想——利用核聚變解決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問題。
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眼里,數據意味著一切。他表示,而今,人類大量的消費行為,沉淀為互聯網背后的一條條數據,深刻刻畫了人類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律。
粒子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粒子,這是一種正反粒子同體的粒子,它可能是制造量子計算機的最佳候選對象。但人類與該粒子一直未曾謀面。直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團隊經過多次嘗試,終于在拓撲超導材料上捕捉到了這種粒子——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實驗證明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這個重大發現或將敲開拓撲量子計算時代的大門。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仿生視覺系統實驗室主任張曉林,提出了雙眼視覺運動控制理論,申請中國、日本、美國等各國專利30余項,已有多項研究成果被產品化。他提示,人類大腦接受的70%以上的信息都來自于視覺。與擁有正常視覺的人相比,盲人的學習之路艱難曲折。在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也有類似提議,如何讓機器人擁有正常的視覺,讓它們開眼看世界,自主學習?“這是科學家們的夢想。”
裴鋼分享了他對干細胞的研究與進展,他認為“干細胞是一個非常非常具有前景的新興領域,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來從事干細胞的研究,因為它對社會、經濟、人民健康,乃至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