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_总裁紫黑色硕大挤进去_亚洲成人第一页_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国产

最新通知 園區新聞
媒體報道

DNA科普還能這樣玩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8-0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人類基因包含幾條染色體?香蕉的基因會有幾條染色體?”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的外籍生物教師托馬斯·斯巴克斯(Thomas Sparks)用英文向來參加“趣味DNA”夏令營的同學提出問題。

“人類基因是兩條染色體,香蕉的也是兩條。”一位學生用英文回答說。“不,香蕉的是三條染色體。”旁邊的同學忍不住搶答道。托馬斯說:“想要知道誰說的對,我們就一起來數數看。”

在托馬斯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將半根熟透的香蕉捏碎,因為只有充分地破壞香蕉的細胞壁,才能獲得它的DNA。接下來,托馬斯讓同學們將香蕉與肥皂水混合,加熱后過濾掉塊狀物質,再在液體中加入冰鎮酒精,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器皿中出現許多白色絮狀物。托馬斯告訴大家這就是香蕉的DNA。在顯微鏡下,同學們清楚地見到了香蕉的三條染色體。

面對自己第一次提取出的DNA,同學們既興奮又好奇,原來傳說中的DNA,在現實中可以這樣提取出來。

公眾對基因科學的認知讓專業人士哭笑不得

作為全國首家專業基因科學教育科普機構,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在2016年7月至8月期間首次開展基因科普夏令營。中心主任季茂業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生命科學范疇的研究在二十一世紀逐漸成為最活躍的科學領域,特別在后基因組時代,基因科學和生物技術對未來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將極為深遠。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對基因科學的認知程度,是目前社會大眾與科學發展最為脫節的一環。”季茂業說。他經常能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看到各類養生保健的謠言帖,點開發現閱讀量都是10萬+。“餓死癌細胞”“六大抗癌食物”這樣的網絡謠言帖,常常讓季茂業哭笑不得,也讓他深感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的重要性。

基因科普夏令營是他們科普工作的第一次嘗試。位于蘇州的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脫胎于美國的“冷泉港實驗室”,這家致力于生命科學研究與教育的非盈利機構,目前已經培養出八位諾貝爾獎得主。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的籌辦和建立也得到了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的大力支持。

季茂業介紹,未來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還會推出更多的公開課,希望吸引成年人參與進來,向他們介紹生命科學的知識和前沿發展,讓公眾對當今快速發展的生命科學有所了解。

“洋課程”本土化做起來并不易

從“改造太平洋水母的熒光基因”到“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轉基因食品”這些基因教學課程都包含在冷泉港亞洲基因學習中心的教學計劃中。但是對于第一次在國內開設與前沿生命科學緊密相關的科普課程,季茂業坦言從最初課程設置就遇到了難題。

為了能把美國的生命科學教育原汁原味地移栽到中國,光是花在課程研究上的時間就有小半年。最初,研究中心的教師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在過去三十年里面向5—12歲學生開發的課程引進過來,其中一部分內容甚至相當于美國大學課程,為了能讓國內的學生接受,有些課程內容還進行適當調整。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開設夏令營的初衷,在這點上我們有別于普通學校的生物學教育。但是,家長對此也提出疑問,比如夏令營結束,他們的孩子是否能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有所提高?或是詢問我們的課程是否有配套的教材,這些目前我們還無法保證或是提供。”季茂業說。

我國絕大部分中學缺乏DNA相關實驗課

DNA技術在生活中應用廣泛,目前不少中學師生對相關實驗有強烈興趣。但受困于實驗成本高、時間長等因素,我國絕大部分中學都未有相關實驗課程。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生物室主任劉俊波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一位北京市重點中學的生物教師也向記者表達了生物教學實驗中的困難。這位老師介紹,目前一些中學出現將做實驗變成“說實驗”的現象,老師通過口述反復描繪實驗效果,學生考試的成績還不低,但實驗操作能力極差,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事實。

雖然“趣味DNA”夏令營可以彌補生物課上的動手實驗,但季茂業似乎還不滿意。他希望未來可以結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設置一些有趣的基因科學實驗。

比如,學生在提取自己的DNA之后,進行測序,再到網絡上對已經公布的基因圖譜進行家族追溯;或是邀請成年公眾對其DNA進行測序后,進行特定基因的識別從而判斷個人的酒量(對酒精的分解能力);再或者邀請在家做飯的媽媽們用買來的牛肉進行測序,看看是否是真的牛肉等等。這些親身體驗的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參與者對生命科學的興趣,還緊密結合了參與者的生活。

激發興趣是科普教育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曾如此介紹過生命科學,現在的生命科學遠非20年前可比,其包括了宏觀和微觀的生命科學學科。宏觀的包括生態、考古、醫學;微觀的包括遺傳工程、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等等。這個學科群博大精深,但在我國生命科學的發展與世界相比存在差距,這其中就包括公眾和學生對生命科學學科的不理解和誤解。

“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第一步,這可能與傳統的生物課程不同,我會用有意思的課題吸引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比如帶領他們使用解剖鏡觀察果蠅突變株,增加學生對自然選擇理論及進化論的了解。”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植物生物學博士后徐行作為“趣味DNA”夏令營的教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學習基因科學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對于科普,我認為還需要從孩子抓起,”季茂業說,早期培養的科學思維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能令他們終身受益,同時也為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打下了基礎。

(來源:科技日報)



上一篇:互聯網廣告管理9月起將“有規可依”
下一篇:圖說《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信息化發展將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32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32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23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23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19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19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16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16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