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6-14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并在國科大發表演講的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由科學家向總理身份轉換的默克爾第九次訪華行程,選擇從中科院開啟,這是否意味著中德科技合作的推動力將更加強勁?
事實上,在默克爾訪華之前,中科院官網公布的一則喜訊——強相互作用理論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研究項目獲得第二期延續資助,這一消息用事實說明了雙方在科學研究領域上的合作已經逐步走向深入。
“項目先要進行論證,在北京開了研討會后立項、申請,再到德國波恩國際評審會,共同評審。”該項目的中方負責人、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鄒冰松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項目從無到有的歷程。
事實上,在項目設立前,鄒冰松已與德方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有了深入的互動。當時,正值科學院成立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中心之際,德方研究人員到蘭州和北京考察大科學裝置,以鄒冰松為代表的中方研究人員借機表達了希望與之合作開展相關理論研究的意向,這引起了德方的興趣。
“德方研究人員回國后,建議我們通過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來共同申請項目,開展合作,我們隨即表示同意。”鄒冰松回憶稱。這才有了后來的立項、評審等一系列動作。
據鄒冰松介紹,由于DFG的項目資助強度大,申請項目競爭十分激烈。來自世界各國的科研機構與德方合作的項目以及德方本土的項目都在其中,而申請的項目中只有30%能夠獲得DFG的支持。
“我們是2011年年底去德國波恩答辯,所有的項目都集中到次年5月集中討論、篩選,最終我們的項目全票通過,獲得支持。”鄒冰松說。
與德國波恩大學的合作,在鄒冰松看來是真正的“強強聯合”。項目的德方發言人、波恩大學教授Ulf.G.Meissner,是當下中高能核物理和強子物理領域歐洲最有影響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而隨著國內第二代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裝置CSR與上海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SSRF等大型核科學裝置的相繼建立,我國核科學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強勁勢頭也不容小覷。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雙方的合作從最初意向,到如今已完成一期評估并順利延續,都是在“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推進的。鄒冰松坦言,這其中,中德高層領導人的頻繁互動,也讓兩國間的科技合作感受到了良好氛圍的推動作用。
“政府間的全方位合作,科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鄒冰松告訴記者,跟高水平的科研機構的互動,所帶來的提升不言而喻。“有時,我們在某些方面想推進研究,德方有一些先進的經驗,能幫助我們的想法盡快實現,如果完全依靠自己,進展就相對會緩慢些。”鄒冰松說,這樣科學合作的開展,就是為了追求“1+1>2”的效應。
事實上,合作帶來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科學研究方面。“科學院正在改革的四類機構,跟德國科研機構的四類機構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所以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科技管理方面,科學合作都是互相促進的過程。”鄒冰松說。
而在和其他國家科研機構打交道的多年經驗中,鄒冰松也明顯感覺到,如今我國科技實力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強,國際間的合作也變得越來越順利。
“現在很多國家的科研機構都有國際合作的愿望和需求,國內包括科學院、基金委等機構也對這樣的國際合作非常支持,這讓合作開展得非常順利。”鄒冰松最后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