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5-0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北京市依托中關村國家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探索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引才用才新機制,努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促進人才實現創新創業價值。
以人才引進使用制度改革為重點,大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聚集各方優秀人才服務試驗區建設。一是實施更加開放的外籍人才引進政策。2015年,北京市會同中組部等10個中央部委印發了《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為外籍高層次人才創業就業提供便利等8項措施。爭取公安部出臺支持北京及中關村創新發展的20條出入境政策,設立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為外籍高層次人才、留學歸國創業外籍華人、外籍青年學生、創業團隊外籍成員等4類外籍人才提供目前國內最為便捷的簽證、居留和出入境服務,不拘一格用好全球人才。截至2015年年底,中關村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近1200人,約占全國20%;入選北京“海聚工程”424人,占北京地區70%。二是探索人才評價機制的改革試點。開展人才職稱評審改革,依托社會化職稱評價平臺,率先開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和研究員系列職稱評審“直通車”,使人才評價更具科學性、針對性。三是實行市場導向的人才激勵機制。開展股權激勵試點,截至2015年年底,中關村共有105項激勵試點方案獲得批復,404名科研和管理人員獲得股權,激勵總額2.17億元,人均激勵額度53.6萬元。推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提高中關村高校、科研機構轉化科技成果的自主權,2011至2014年,中關村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讓、成果處置項目1756項,收入116.5億元。
中關村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經驗,優化人才服務模式,為人才創新創業營造“類海外”的人才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專業化的科技服務體系。聚力中關村“一城三街”建設,以科技服務為重點,加快匯聚國際知名服務機構。二是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科研和工作環境。積極建設新型科研機構,持續推動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國家作物分子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和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等新型科研機構發展,實行以科學家為主體主導的經費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三是建立擴大國際交流合作的網絡。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成立中關村硅谷創新中心、渥太華孵化中心等境外孵化機構,設立斯坦福中關村國際技術轉移基金等國際資本運營平臺,支持中關村企業設立571家海外分支機構,并進行海外研發中心并購,就地開發利用境外先進技術和人才智力資源,擴大國內人才的事業發展空間。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