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4-0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特別是在互聯網迅速普及應用帶動及政府大力推動下,我國正在形成新一波創業創新浪潮,不斷匯聚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為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階段,要把“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好結合起來,加強寬帶網絡建設,完善相關法規和監管體制,為創業者進一步打開大門、降低門檻、搭建平臺,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中國正迎來以“互聯網+”帶動的創業創新浪潮
近年來,在以移動互聯網、生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動下,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我國正在迎來第四波創業創新浪潮,主要標志是創業企業、創業投資、創業平臺爆炸式增長,創業群體迅速擴大,創業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據統計,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達到443.9萬戶,增長21.6%,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天使投資募集資金達到203.57億元,是2014年的3倍多;投資額101.88億元,同比增長218%,是2010年的20倍。創業投資募資1996億元,比2014年增長70.7%,投資額1293.34億元,增長24.6%,投資案例數3445個,增長79.7%。全國有超過2000家眾創空間,專門為處于初創期的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為創業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
這一波創業與前幾次相比,最大特點是以“互聯網+”為鮮明特征,主要表現為初創企業大都集中在“互聯網+”領域,例如各種網店、互聯網金融、網絡房屋租賃、移動醫療。同時,還表現在許多企業的創新活動都基于互聯網展開。統計顯示,2015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增速達到63.9%。“互聯網+”領域吸引了全國超過50%的創業投資資金、70%的天使投資資金。另外,從創業群體看,也表現出明顯的“互聯網+”特征,許多創業者都是基于現有互聯網公司企業進行創業的,如圍繞百度、新浪、搜狐等企業出來創業的分別有100多家,形成了百度系、新浪系、騰訊系、阿里系等創業大軍。
二、“互聯網+創業創新”正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互聯網+創業創新”的蓬勃發展,在擴大消費、促進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促進了信息消費爆炸式增長。據統計,2015年全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9.64億,移動寬帶(3G/4G)用戶已占60%。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41.8億G,同比增長103%,比上年提高40.1個百分點。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389.3M,同比增長89.9%。手機上網流量達到37.59億G,同比增長109.9%,在移動互聯網總流量中的比重達到89.8%。
二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加速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發展。在“互聯網+創業創新”推動下,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大數據等新技術產業化加快,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等新業態迅猛發展,線上線下融合(O2O)、移動支付、個性定制等新模式蓬勃涌現,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互聯網服務業收入達1.15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收入6950億元,同比增長39%,占比60.5%。全國網絡零售額3.8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2014年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6200億元,同比增長24%。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制造業高速發展,2014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5億部,平板電腦出貨量從2010年的170萬臺猛增到2014年的2780萬臺,年均增長率高達101.1%。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快速發展帶動下,信息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高于工業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銷售產值同比增長8.7%。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3775.3億元,同比增長14.2%;新增固定資產9658.9億元,同比增長20.6%。
三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緊迫任務。近年來,我國傳統產業領域一批大企業借助互聯網等手段,大力推進轉型升級,取得重要成效。比如,一些企業將過去由單個企業完成的任務向自愿參與的所有企業開放,并發揮比較優勢進行市場分工,提高了創新效率,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有的企業通過內部信息網絡構建“愛創客”創新平臺,鼓勵車間班組創建創客空間,大大激發了公司員工的創業創新活力。一些地區和企業積極推動創業創新,實施“互聯網+”“機器換人”行動計劃,有效拓展了傳統產業發展空間,收到了“老樹開花”的效果。
四是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帶動了就業增加。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直接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而且還間接帶動了相關行業的就業。統計顯示,近年來新登記市場主體大部分都是服務業企業,很多新設企業從事信息技術服務、物流快遞、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2012年至2014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增長53.5%,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長50.94%,增速在所有行業中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位,遠高于城鎮單位就業增長19.96%的平均水平。
三、把“互聯網+”作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正在深刻改變現有服務和生產格局,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總體看,目前“互聯網+創業創新”尚處在發展初期階段。今后一個時期,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重大技術的不斷突破,互聯網將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應用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引發生產和生活方式變革。我國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和市場優勢,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創業創新”,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村信息設施建設,拓展“互聯網+創業創新”的市場范圍。寬帶網絡等數字基礎設施是“互聯網+”發展的必要條件。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盡管全社會互聯網普及率達50.3%,但城鄉之間以及東、中、西部之間互聯網普及率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巨大的數字鴻溝既給農村及欠發達地區創業創新增加了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這些地區的有效需求。為此,要進一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網絡建設投入大力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加快“互聯網+”縱深推進,激活欠發達地區創業創新潛力。
二是加快完善相關監管制度,促進“互聯網+創業創新”深入發展。市場準入限制較多,行政審批時間長、流程煩瑣,傳統審批和監管方式不適應“互聯網+”創業創新引發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要求,是目前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比如在交通、教育、醫療等行業,仍存在許多市場準入限制,對創業者大門不開或開得不夠。又如,滴滴打車與現有交通、安全等管理和政策存在矛盾,與傳統出租車模式存在沖突,同樣的問題還存在于電子商務等行業。為此,要按照“放寬準入、加強管理、優化服務”的思路,加快完善現有監管制度,抓緊制定出臺與“互聯網+創業創新”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政策,進一步促進“互聯網+創業創新”。
三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規范基于“互聯網+創業創新”的市場秩序。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應用,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個人隱私保護、網絡安全等問題,成為制約“互聯網+創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應積極推進網絡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加強基礎信息資源和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強化互聯網信息安全管控,為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投資和文化體系,著力營造“互聯網+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據有關部門對企業的調研,人才缺乏和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制約“互聯網+創業創新”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此,必須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改革現有教育體系,積極探索大學與企業聯合培養等模式,加強新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要進一步促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發展,完善資本市場。要著力改善創業企業的生存條件和成長條件,大力弘揚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營造創業創新良好生態,呵護創業企業成長,讓創新的種子生出來、長得壯、活得好,開花結果。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