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3-3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VR(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技術)一詞炙手可熱,知名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VR產業。今年兩會,一些媒體首次嘗試VR報道,關于VR產業的報告也輪番出爐。
有專家認為,2016年可稱作“VR產業元年”。這個“眼見為‘虛’”的產業正一步步走向現實,一個關于“虛擬”的產業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有人說這是互聯網公司尋找題材、抬高估值的概念炒作,存在“虛火”;有人則堅定地相信VR代表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巨大的產業空間將為內容生產和硬件制造帶來無限商機,星星之火必將成為燃燒的烈焰。
從“人機交互”到“人機交融”
“VR是全新的產品形態,把‘人機交互’升級為‘人機交融’,具有沉浸式體驗,能讓人身臨其境。不僅如此,虛擬現實的技術還可廣泛運用于娛樂、教育、醫療、體育、旅游等多個產業,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洪忠教授道出VR產業火爆的原因。就拿電影來說,在觀看3D、4D電影時,觀眾會時刻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即使有出色的立體感讓人覺得桌上的蘋果是觸手可及的,但伸手卻拿不到,這對于觀眾而言毫無交互性,而VR就能讓觀眾產生真拿到了蘋果的感覺。VR電影能夠“以假亂真”,能騙過大腦和“常識”,讓大腦接受電影中的“新世界”,沉浸其中。
VR的產業空間能有多大?據高盛的報告顯示,VR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1820億美元,其中硬件1100億美元,軟件市場720億美元。
“兩年前接觸VR的時候,我就認為,任何一個互聯網平臺公司都將面臨一場VR的狙擊,因為這是平臺的顛覆和升級。”中國VR產業的領軍企業暴風科技CEO馮鑫談起自己對VR產業前景的判定時坦言,“現在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公司都發布了VR戰略。”
從硬件到軟件,產業短板還需補齊
目前,要體驗VR技術,必須使用特制的眼鏡和頭盔。當下中國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是“暴風魔鏡”,銷量已突破100萬臺,在京東和淘寶平臺上占有率達80%。
然而,跑在產業前沿的VR產品也并不是完美的。消費者說,VR眼鏡佩戴后會有眩暈的感覺,而且畫質有非常強烈的顆粒感,清晰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暴風魔鏡的負責人黃曉杰預測,未來的VR產品將向著小型化、輕量化、高清化和沉浸化方向發展。目前,暴風魔鏡的團隊已超過500人,70%的是研發人員,致力于突破VR設備的瓶頸。
“內容為王”這句話之于VR領域同樣適用,馮鑫認為,相比VR硬件生產,VR的內容創作者還太少。目前市場還沒有能廣泛合作的VR內容,創作者對VR的內容制作也缺乏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把視角擴展到360度”的淺層階段。其實VR是一種沉浸式體驗,應調動起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知性一同發生,要有好的身體感覺還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量身定做的VR內容可謂鳳毛麟角。
風險與機遇同在,投資需理性
去年10月,暴風科技做了一次VR產業的發布會,幾乎所有和VR相關的股票在發布會第二天就全部漲停。現在,似乎任何一個公司沾上VR的話題就身價倍增。大量的VR創業公司涌現,也吸引了資金的瘋狂涌入。
“雖然VR很熱,看似商機很多,但其實風險相對也更大。VR產業的用戶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都很大,龐雜多樣的產業分布、高深艱澀的技術內容、尚未清晰的商業模式,都為進入者設置了門檻。尤其是技術方向很難看準,一旦方向錯了,越努力錯誤越大,越投入越虧損。”張洪忠冷靜地提示了風險,“VR產業正在發展的初期,技術更新很快,但更重要的在于市場機制和產業生態的培育。”
張洪忠舉例說,微電影就曾一度很火,但一擁而上、魚龍混雜,尚未熱起來,就把市場做爛了,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完善的市場篩選和評價機制,造成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終失去了消費者。對此,張洪忠建議,“VR的創業者要腳踏實地去研究市場,在VR的硬件生產、內容創作、開發者平臺、社區打造等產業鏈上下游找到自己最擅長的環節,持續關注和攻關,把握好創新節點,才能分享到VR產業發展的紅利。”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