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2-0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新年第一個月,電影熱詞就蹦出了一個“VR”(虛擬現實)。而去年電影圈的年度熱詞是IP(知識產權)。
“2016年會是VR元年。也有人說2017年也可能是VR元年,之前我還聽人說2015年是VR元年。其實,哪年是VR元年不重要,元年就是一個概念、一個起點,現在國際國內大的廠商都在全力去推進VR,虛擬現實領域的競爭正日趨白熱化……”
一場名為“2016:VR真的會爆發嗎?”主題沙龍日前在京舉辦。上述言論是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楊濤的開場白。活動由華誼兄弟研究院與三聲(娛樂新媒體)聯合主辦。令主辦方驚喜的是,很多投資公司、影視公司的高管,以及大量的VR創業公司創始人都非常踴躍地參加了這個活動。有人說,VR這次是玩真的了。
熱點新聞背后 竟有“猛料”
有兩件事情在2014年和2015年兩次掀起了國內VR行業兇猛的浪潮。一件事是2014年臉書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公司Oculus,另外一件事是2015年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提出一個觀點:“我毫不懷疑,2016年將是VR產業的元年。”
在這兩大熱點新聞之后,也就拉開了全行業對于VR行業的關注。2016年1月中旬,國際知名投行高盛集團發布了關于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的報告稱,到2025年該市場營收將達到800億美元。
當然,在這8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里,游戲、在線視頻娛樂、直播以及醫療、教育、軍事等占有相當份額,在電影領域的應用只是其中一部分。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投資公司和影視公司?因為未來好萊塢大片能夠稱霸電影市場,就靠這個尖端的高科技。
“VR將導致內容產業重新洗牌。在VR發展初期,每個人都是斯皮爾伯格。”在王冉看來,VR電影是360度的電影,它的軸心是觀眾的眼睛,故事必須沿著每一個觀眾的視線推進。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挑戰、機會與誘惑。
從資本角度看,2015年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公司將虛擬現實板塊列入投資熱點。在國內,華誼兄弟早已投資了北京圣威特,并已啟動在華誼兄弟實景娛樂項目里的VR游玩項目;中影等也有團隊在從事VR方面的探索;北京電影學院則舉辦了中美VR影視交流活動,研討VR影片的制作;在影視制作方面,已有威銳影業、米粒影業、檸萌影業、追光動畫等多家具有相當制作實力的公司在嘗試制作VR短片。
華誼兄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昌業表示,在如此美妙的愿景下,現在我們能夠見識到的VR到底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在這樣一個全行業,或者說更多行業更多資本在這一狂奔的道路上,有哪些是坑、是創業者和投資者應當去預見和避免的?內容+設備所構建的產業生態又該如何良性的去運轉呢?這些都是我們當下需要思考和觀察的。
VR電影是衍生品的天堂
VR的應用很多,大致歸類為3種:一種是展示型應用,一種是模擬型應用,還有一種是娛樂型應用。業界普遍認為,VR電影是衍生品的天堂。
在VR主題沙龍上,北京圣威特總經理楊濤宣布,全球首例VR-RIDE“虛擬騎乘”在國內誕生了。這個科技新品“VR-RIDE”名叫《集結號》,其故事背景源自于馮小剛導演的熱門電影《集結號》。至此,主題公園行業第一次實現了與VR的融合和洗練。
楊濤透露,與華誼兄弟合作的《集結號》主題公園項目將于2017年6月在蘇州“華誼電影世界”開業。該主題公園占地4000平方米,將與電影《集結號》在情節上有銜接,體驗者將坐在一輛有軌道的車中,隨著車向前行駛,體驗者會感受到風、熱、冷以及視覺上的體驗,不管是站在懸崖還是墜落,都能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而這些若只有頭盔是無法實現的。
VR不是眼鏡,需要實現所有身體感官的平衡;VR還屬于商業級應用,因為要讓觀眾真正體驗VR,還要由大型設備來實現,而不單單是VR頭盔提供視覺感受。楊濤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目前,該公司除VR頭盔,其他跟VR有關的都在做。
元旦上映的動畫電影《小門神》推出了一支VR預告片;其制作公司追光動畫還在《小門神》之余,發布了VR動畫短片《再見,表情》,雖然只有5分鐘,但比普通動畫用了高達10倍以上的渲染,團隊用的是4K分辨率,但實際觀眾看到的只有不到1K。
該片導演米粒介紹,整個團隊50余人,他們在制作兩部動畫電影的間歇時段內,用了近一年才完成;而VR短片的拍攝與制作其實給影視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規則,傳統的視聽語言失效了。在米粒看來,對于VR,現在更多地是在探索制作流程,希望弱化交互,用視覺和聽覺來引導觀眾看故事,避免打擾到沉浸感。他透露追光動畫計劃將每年推出一部VR短片,題材更多地偏向于溫暖、搞笑的小品式內容。
微影時代主管戰略投資的副總裁陳海峰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了目前VR行業面臨的痛點,其中包括如何解決眩暈感,如何提升VR設備的空間定位技術,如何設計出符合人體習慣的交互,如何持續制作高品質的內容,并且內容的發行機制又是怎樣,如何實現視覺和聽覺之外的其他知覺等。但他認為這些痛點或將成為VR行業的爆點或突破點。
結語
VR給電影業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比如,故事怎么講?劇本怎么寫?場景和聲音切換怎么處理?導演攝像如何藏身?360度場景如何剪輯?如何有分寸、有節制地進行感官刺激?或許,未來導演會有更多的工作不是在現場,而是在機房。
在楊濤看來,影視公司開發娛樂項目也是個大話題了。除衍生品能帶來新一輪利潤之外,主題樂園也是各家影業探索的新領域。
目前,除了迪士尼公園和環球影城落戶中國之外,DMG印跡傳媒集團近日宣布要打造《變形金剛》實景秀,連《鬼吹燈》都已經有了沉浸體驗的真人表演互動。
從來自海外的信息看,今年美國獨立片圣地——圣丹斯電影節設有專門的VR電影單元,參展短片達到了13部,而且三星與其確立了一年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在紐約開設了虛擬現實電影工作室。20世紀福克斯去年推出時長為15~20分鐘的《火星救援》的VR短片供用戶體驗,并收購了一家VR技術公司,希望將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與內容進行嘗試和結合。
2016年,可能不是VR的爆發元年,但肯定是VR開始的起點。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