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6-01-15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企業界一直以來比較困惑的一個矛盾是,如何既能有創新的復雜系統,同時又可以避免大公司的僵化?這似乎是個無解的問題,而我為它找到的答案就是,積木式創新。
所謂積木式創新系統,指的是,以企業家和高校的科研組合為核心,將需要的相關能力按照新木桶理論,通過長板和長板結合的方式拼湊起來。
此時,你會檢視這堆長板里最必要的部分有哪些。其中,橫向一部分,屬于業務型長板,除了研發以外,還有設計、生產、銷售、營銷、客服;縱向的另一部分,是支撐型長板,如資本運營、財務、人事管理,等等。
小公司有可能競爭過大公司么?試試橫向積木式創新
對于創業公司而言,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人才都更愿意去大公司,小公司則往往不容易招到人。
問題來了:
為什么他們更愿意去大公司呢?因為大公司的待遇更好,還能享有足夠的資源。
但實際上,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
現在,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第三方協作的方式來解決,有專業的人力資源公司、專業的財務公司、專業的設計公司和專業的營銷公司等,幫你打理各個專業領域——而且,這些連接,通過互聯網基本上都能實現;ヂ摼W的普及帶來了很多實質性的改變。其中一個重要改變就是以遠程辦公為代表的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并進一步催生了一個開放環境的誕生——原來屬于公司內部的各個功能現在都變成了獨立的公司。
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產生了——強強聯手,長板一拼,大公司需要的職能小公司瞬間具備,甚至這些拼湊起來的職能的效率,遠超大公司。比如,一個大公司有內部設計師,但是無法保證內部設計師是行業里最優秀的。但是如果創業公司有一個作品一定要找行業內最優秀的設計師合作,那么它的效率顯然比大公司高多了,競爭力也會更強。
換掉CEO就意味著要全部換掉下屬么?如果有縱向積木式創新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在中國的公司里,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老板離開就會把下屬全部帶走,新的老板來了也要把原來的下屬帶來。
作為投資人,也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一家公司的成長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類型的CEO——起初是研發型,然后是市場型,最后是戰略型。但是,公司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卻不敢換CEO。
為什么呢?因為企業管理的備件并不是標準化的,而是經過多年磨合后最終咬合在一起的——很多時候下級適應的不是標準化管理,而是適應自己老板的管理方式,換掉CEO 就意味著他的下屬也要全部換掉。
怎么辦呢?我們只能寄希望于老板有快速學習的能力,能從學研發到學市場,到學生產、學戰略,再到學全球化,全能自己一個人一路學過來。我相信,中國今天成功的企業家如果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基本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比如萬科的王石,干脆去哈佛大學讀書了。但是這不符合企業高效運營的原則,一個人不可能在任何領域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所以,我們看到,國外公司開始出現了縱向積木式拼插。
在這里,企業在每個階段不論需要怎樣的高級管理人才,都能迅速、高效地找到合適的候選人——研發型CEO 到了下一個階段往往自動降格為首席技術官,之后市場和經營管理型CEO 就位,幫助企業進行全球化運營,解決生產、銷售、調度等問題,帶著企業繼續往前走。
中國還不具備積木式創新的環境
積木式拼接的前提必須要無縫,假設中間咬合不上,就不是積木,也拼不成一個像樂高一樣的玩具,這個前提其實就是每一部分都要足夠職業化、標準化。
如今的中國之所以不能奢談積木式創新的生態環境,就是因為各個部分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標準化。在當下的中國,一個企業足夠強大后,把任何職能都內部化的效率反倒更高,我們還在重復西方四五十年前的路,要把企業做大。這是一個差異。
不管怎樣,只有橫向和縱向都是可以拼插的標準件后,創業企業才有資格與大企業競爭。
事實上,我們看到積木式創新在今天已經顯露崢嶸,這種協作方式已經戰勝了很多傳統企業,比如像特斯拉這樣的創新企業,其效率遠遠高于傳統的汽車企業。
當然,今天,還沒有一家創業企業用積木式創新的模式完成復雜的核電站設計,也不能用積木式創新的模式生產出一架波音747。但是,我們已經能生產出復雜的手機、復雜的汽車,甚至我們投資的一家企業已經能夠生產出復雜的飛行汽車,我們也投資了能夠生產復雜的航天飛機的企業,這意味著積木式創新系統將會越來越成熟。
所以從趨勢上來看,未來一定屬于積木式創新。
(來源:思達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