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7-2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無業者的待業和有業者的失業,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存在的問題。中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問題始終十分嚴峻。正如黃炎培先生所言,一國民生之大事,莫過于“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就業狀況是國家發展狀況的晴雨表,而就業狀況又與產業狀況直接相關。“產業——就業——發展”關系鏈條提醒我們,在制定社會發展戰略時,不能不把產業本身的發展當作最根本的前提。
產業發展的兩方面
在產業延續的基礎上,產業發展包括兩個側面:原有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創造。創業就是新的產業的創造。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產業發展即產業改造和創造,是全部社會發展的根基。我們在制定未來中國發展戰略時,從根本上說,要圍繞產業發展問題展開。自覺而又明確地將產業改造和創造提高到戰略全局高度來認識,進而貫徹和落實到實踐中,是目前特別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把產業改造和創造同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起來,首要的是應當從社會歷史觀上理解產業發展問題。社會歷史觀也就是社會發展觀,而社會發展的根基在于生產力的發展,也就是產業的發展。正是由于產業不斷發展,才能持續解決就業和民生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歷來強調生產發展的社會意義,并且超越了物質生產的范圍,把精神生產、制度生產乃至人的生產納入廣義的“生產”之中。與所有這些生產相聯系的產品和服務,只要進入市場交換,就會形成相應的產業。從產業意義上理解社會活動和社會發展,可以使我們突破原有產業觀念的固定界限,看到產業拓展新的生長點。
社會的產業本來就是歷史的創造。最初是第一產業的創造,相繼有了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隨后是第二產業的創造,大工業、制造業獲得迅速發展。接著是第三產業的創造,社會服務、管理、文化、教育等行業發展起來。現在也有人把正在崛起的信息型產業或智慧型產業從第三產業中分出來,稱為第四產業。這些劃分是相對的,在相互區別中相互聯系和轉化。社會產業在創造后總要經歷陸續的改造,在一定的改造中包含著必要的創造。這是產業發展中的常態。
需要拉動產業發展
生產首先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靠自然界生活。馬克思說,在這個意義上,“動物也生產”。但是,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人們從自然界中獲取生活資料,就是在進行物質生產。當生產不僅是個人行為,而且是群體行為時,勞動就成為社會的活動。產業是同類生產組織的集合,是生產達到一定程度或規模的標志,必定是社會性的。產業活動本身包括人與人的協作,當然是以某種分工為前提的協作,同時又包括某種產業群體與其他產業群體的分工與協作。
人以自己的活動及其結果滿足自身的需要。但僅僅滿足自我需要的生產活動是有限的、片面的。人們在自己的活動及其結果的交換、交流中,才能超越自我滿足的需要的片面性,達到人的生產及其滿足需要的全面性。社會正是這樣發展起來的。產業作為一種社會領域,是人們以自己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參與市場商品交換,從而長久維持一定量的就業人口并滿足人們多方面需要的社會活動。無論產業的改造還是創造,歸根到底是由人們現實的社會需要拉動的。
產業的改造和創造,既表現在社會宏觀層次上,也表現在地區、部門、行業的微觀層次上。例如農業內部舊產業的改造、新產業的涌現,至今仍在繼續。其他大產業領域也是這樣。從總體上說,人類對于產品和服務的需要是無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類通過產業活動滿足這些需要的創造能力也是無限的。人類對滿足的需要和對需要的滿足,在不斷互動中建構著產業發展無限廣闊的空間。
萬眾參與產業創造
中國社會的穩步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根本上說都與產業的改造和創造有關。中國在歷史上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是因為通過產業的改造和創造,造就了農業文明時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第一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由此帶來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西方國家近代以來走在世界前列,是由于科學技術進步帶動工業文明發展,實現了現代社會產業的改造和創造。發展中國家要加快發展,也必須實現舊產業的改造和新產業的創造。中國要在21世紀重新回到世界前列,不單要引進西方先進的現代產業,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還應該有適應中國和世界發展要求的產業創造。
整個中國意義上的產業創造,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決定著中國未來的面貌,也決定著未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們必須從發展戰略上考慮產業創造問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發展全方位、合理化、有深度、能配套、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對于每個地區、部門、行業來說,在繼續做好產業改造的同時,關注和抓好產業創造,是全部工作的關鍵所在。歷史是群眾的事業。中國出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趨勢,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產業創造的積極性。與之相適應,國家和社會事實上也是產業創造的主體。
從文化的角度看,產業的改造和創造即文化的改造和創造,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改造和創造,是社會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造和創造。產業的改造和創造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潮流,社會的現代化即產業的現代改造和現代創造。以產業發展為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切實解決這個影響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事關21世紀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