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7-2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中長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已退無可退,短期刺激經濟的空間已被大大壓縮,信用擴張導致的債務壓力與發展需求相互沖突,經濟與民生、經濟與環境的矛盾都在加劇的新環境下,如何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目標、穩增長與調結構、促改革與保穩定、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等,都在考驗著宏觀政策部門的調控能力。為推動經濟轉型,推動制造業升級和創新,在制訂“十三五”規劃時,我們在思路和方向上非得有所突破,結構和內容上非得有所創新不可。
將于10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之一是研究有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規劃是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將體現新領導集體對未來發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慮。同時,“十三五”規劃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后的一個五年規劃,這五年對未來發展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目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認為,“十三五”規劃是中國從大國轉為強國的關鍵,焦點就是“一帶一路”、“創新驅動”,協調內部與外部、速度與質量、發展與生態等多種平衡關系。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守住了7%的目標底線,由于上半年的積極政策仍將發力,下半年經濟很可能會溫和上升。問題是,守住了今年的經濟增長底線,“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形勢又會如何?
就算當前經濟在低位運行,但新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斷破繭而出,新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斷蓄積力量。因此,中央高層并不擔憂。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調研時就表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不過,客觀而言,當前經濟確實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看國際環境,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面臨增速下滑等諸多問題,而我國恰處各種矛盾凸顯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尤其在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比如既要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又要把握好保持適度流動性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平衡,還要把握好增加工資性收入與增強市場主體活力的平衡等等。在這種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下,二季度超預期完成7%的增速目標來之不易,尤其在穩投資方面,通過擴大項目包、盤活存量財政資金、扶持PPP模式、地方債置換等一系列方式保證政府投資落實。同時,實施了“貨幣+財政+產業”等一攬子穩增長舉措。正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多種政策工具的精準發力下,守住了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的基本盤。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經濟在巨大的規模上仍能以7%的速度增長,是我們向世界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同時,也正是在這樣的新環境下,中長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已退無可退,短期刺激經濟的空間已被大大壓縮,信用擴張導致的債務壓力與發展需求相互沖突,經濟與民生、經濟與環境的矛盾都在加劇。因而,如何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目標、穩增長與調結構、促改革與保穩定、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等,都在考驗著宏觀政策部門的調控能力。
現在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多種不利因素下,有關政策不能長短兼顧,相互矛盾,一腳油門一腳剎車,最終使經濟滑向一種“壞的組合”,帶來系統性風險。比如就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而言,我們已進入了實體經濟萎靡、虛擬經濟飆升、資產價格高企的組合,這是個很“壞”的組合,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很大的風險。今年以來,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比GDP數據表現得要更為嚴重,很多實業界人士表示商業環境空前惡化,雖然仍有不少企業缺少融資,但值得注意的是又有大量企業根本無意擴張投資,因為賺不了錢。雖然央行從去年11月以來不斷放松貨幣政策,數次降息降準,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仍不暢通,很多資金根本并未流到實體企業中去。
基于這種邏輯判斷,從今年穩增長的“驚險”程度來看,要保持“十三五”經濟的平穩過渡,還需要繼續寬松的宏觀政策來保駕護航,不僅財政政策要積極,而且貨幣政策要保持寬松。只不過,穩增長的思路可能會有所調整。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質”而不是“量”,關鍵是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財政政策的重點是通過加快PPP項目簽約和城鎮化基金擴容解決融資問題,為基建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而在市場化改革上,國企改革有望在下半年進入全面加速期。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的建議中,實際上已明確了通過管資產的方式來管國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改革方向,預示著將采取資本化方式、利用資本市場來實行國企改革。
更為緊要的是,在新的背景下,鼓勵和支持制造業的升級和創新。讓不斷升級的制造業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的增長動力,成為持續的財富之源。在財富積累的發動機正一個個減弱的關鍵時期,嚴格按照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精神辦事,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全新局面,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活力,全力保持制造業的強勁動力。
不可否認,中國制造業正面臨“雙重擠壓”,遇到了歷史性的挑戰。有專家推測,美國在10年之后完全有可能成為“新興”的低成本“世界工廠”。除了技術最高的美國,其他技術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國(泰國是日本汽車供應除美、中的海外市場的最大生產基地,而且在傳統上是日本制造業的生產基地);處于技術低端的則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國等國家,未來古巴也可能成為一個競爭者。我們過去的低成本、粗放的模式難以持續,必須轉型;我們過去過于依賴發達國家市場的外向型制造業,現在必須去發現和開拓更加多元化的市場空間。因此,鼓勵中國的制造業以及制造業資本,謀求在新層次上的發展,尋求產業升級和新的市場空間,已顯得尤為重要。總之一句話:要堅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要堅決推動中國制造業的升級和創新!
無疑,所有這一切謀劃都會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換言之,“十三五”規劃必須認清這樣一種情勢: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升級換代的新時期,“土地經濟”和“土地財政”模式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了,對政府的考核機制將被迫發生改變,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將會上升。制訂“十三五”規劃時,我們在思路和方向上非得有所突破,結構和內容上非得有所創新不可。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