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7-2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廣東聯通近日舉行的“珠江論道2015”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將推動流量和數據的高速增長,運營商要重視數據資源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并推動流量經營、數據經營創新以實現流量、數據交換投資價值的模式。
“互聯網+”將成為眾多產業活動的前提
陳金橋表示,當前網絡經濟形態已經主流化,已經構成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整個網絡經濟中,移動化、生活化、智能化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全球4G用戶今年預計突破10億,中國4G用戶將超過3億居世界第一。網民加速移動化趨勢非常明顯,人們的娛樂、生活、教育都離不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政府部門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順應了時勢,未來“互聯網+”將成為一切產業活動的基本前提。三大運營商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建設者,應該夯實基礎網絡,比如通過技術創新,把多載波聚合從而使下載速率從最高150兆提升到300兆;通過與產業鏈聯合創新,普及更多雙卡六模的4G智能終端。有了“高速公路”后,上面還必須有車跑,也就是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數據。當前,政府部門在公共數據開放方面做得還是稍顯謹慎,制約了“互聯網+”的發展。
但積極的因素也非常多。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對整個線下商業設施替代日益明顯。當前,我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商業貿易流通領域的主戰場,占到70%份額。并且,目前很多大電商公司開始力推農村電商,未來廣大農村的購買力將得到釋放。國家各部委也在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但由于政府管理部門原來制定的規則有的未必適應以互聯網主導的現代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政府部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重點領域首先松綁,并從自身做好表率,推動“互聯網+政務”的發展,逐步開放公共數據釋放更大價值。
要重視數據資源新生產要素
陳金橋認為,現在開啟的大時代將是一個“無網不勝”的時代,包括三層內涵:一是連接優先,要保持時刻連接,沒有連接就無法完成數字化、網絡化轉變;二是數據驅動,推動數據的共享;第三是價值創造,數據共享是為了科學決策,最終實現價值共創。對于運營商來說,就是要做好網絡的連接,聚合數據,并把供應商、消費者、渠道商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去創造新的價值。運營商除了做好傳統的管道設施運營外,還需要做好內容和服務的運營,做好連接線上線下的運營,才更加順應今天真實的商業形態。
陳金橋指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動力,無論是行業發展動力還是企業發展動力,有幾個因素至關重要。相比較工業時代,我們的基礎設施變了,動力變了。工業時代靠公路,把人和商品、貨物連接起來,動力是電力、石油。而信息時代靠的是云、管、端、臺。云是技術能力和存儲能力,管是連接能力,端是互動能力,臺就是大數據平臺,沒有大數據實時互動的平臺,很多新產業無從談起。對于運營商來說,光纖寬帶、4G包括5G無線寬帶是我們的“路”,大數據、云計算是我們的動力,就像工業時代的石油和電力一樣。而數據資源作為一個獨立的新生產要素,更需要重視。
那么,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推動“互聯網+”,要發揮數據資源這一新生產要素的作用,就要率先做好“互聯網+政府”,特別要在保障數據安全情況下保證數據共享,這是未來電子政務建設極其關鍵的方面。對于大數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以確保公眾利益優先為原則完善行業管理,以制度變革為手段,重新調整生產關系以促進新生產力的成長。
流量交換將帶來新價值
對于運營商來說,做流量經營、數據經營需要做好終端、內容、渠道、和服務四個方面的協同。初級階段是做規模化,把用戶的活躍度做上去;高級階段是價值體現,從低價值到高價值,需要做好聚合平臺把內容豐富性提高,在底層流量上要做好智能管道,先實現功能價值和服務價值。運營商的流量經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第一個階段是流量產品時代,主要是連接的功能價值,代表業務是流量包。但隨著用戶和終端的逐步飽和,連接價值會越來越低。第二個階段是流量服務時代,主要是內容應用的價值,代表業務是定向流量。解決的是每一個定向流量背后用戶的剛需,比如一些用戶喜歡看視頻,一些用戶喜歡欣賞音樂,一些用戶喜歡理財等等,都有自己的偏好。與它相關的,定向流量可以把自己的管道連接價值和內容服務價值進行結合,創新后向付費的商業模式。第三個階段將是資本貨幣時代,主要是實現流量投資價值,代表業務是流量寶、流量銀行,讓流量本身通過交換產生新的價值。運營商的流量經營方向,將是傳統前項、定項和后項進行有機組合的新模式。
陳金橋指出,運營商要做好流量經營和數據經營,還需要解決好資源、能力、機制三個方面的短板,并聯合龐大用戶群和合作伙伴兩大盟軍。資源方面主要是資源與市場匹配的問題,要把資源精準匹配到最需要的產品研發上去。能力方面管道能力是運營商的強項,而IT和DT(數據處理)能力是短板,需要彌補。機制方面要革新,產品創新往往成功的是少數,要有相應的容錯機制。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