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7-2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由于當下P2P平臺數量眾多,業務模式各異,監管細則的制定仍面臨較大的挑戰,短期內恐難推出。
中國互聯網金融被視為一個創新奇跡而廣受世界關注,但也因為其無準入門檻、無行業規范、無監管機構,被業界調侃為“三無產品”而備受擔憂。
隨著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公布,互聯網金融監管“靴子”終于落地。此外,由各自監管機構負責起草的相關細則隨后也將逐步出臺。央行條法司司長張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央行牽頭的網絡支付監管細則正在制定,不久將公布。
此外,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組建,很快就會成立。相比之前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此協會的成員覆蓋范圍更廣。
監管為創新留有余地
被視為互聯網金融頂層設計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落實了監管責任,劃定了業務邊界。
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一行三會將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同時強調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
其中,歸口銀監會的包括網絡借貸、互聯網信托業務、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證監會負責互聯網基金銷售、股權眾籌融資業務;保監會負責互聯網保險;央行則負責互聯網支付業務的監管。
《指導意見》提到,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于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但也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余地和空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指導意見》是一個總體綱要,內容較為寬泛,但已經可以看出監管層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支持力度。它的出臺必然會推動監管細則加快落地,進而重塑互聯網金融行業格局。
監管細則正逐步出臺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一行三會圍繞互聯網金融各個細分領域的監管條例便已經在制定中。其中,P2P、眾籌、網絡支付由于業務創新存在爭議性,其監管細則也最受關注。
目前來看,《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已于去年末先行推出。其中,前者的進展最快,有望率先落地。
張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央行牽頭的網絡支付監管細則正在制定,不久將出臺。張濤還稱,由各自監管機構負責起草的相關細則隨后也將逐步出臺。
而外界翹首以盼的P2P監管條例則遲遲未揭開神秘的面紗,只是在今年初傳出了所謂的“草案”。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由于當下P2P平臺數量眾多,業務模式各異,監管細則的制定仍面臨較大的挑戰,短期內恐難推出。
不過,自去年首次明確P2P監管歸屬銀監會之后,2015年初,銀監會進行組織架構改革時,專設普惠金融部,加強對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的服務,并對小貸、擔保、網貸等非持牌機構進行監管協調,管理權責進一步明確。
某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記者,網絡借貸的監管細則包括的內容有:P2P資金托管、注冊資本金門檻、單筆貸款限額、是否設立杠桿比例、債權轉讓限額、收費方式、不鼓勵自動投標、不鼓勵天標秒標等,但究竟應該如何設定標準仍存在很多爭議。
相比之下,股權眾籌的監管思路較為明晰。2015年6月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就推進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公司上市等問題進行積極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股權眾籌的試點方案,正在履行必要的程序。
前不久證監會已低調確定了第一批公募股權眾籌試點平臺,京東金融的“東家”、平安集團旗下的深圳前海普惠眾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螞蟻金服的“螞蟻達客”率先獲得試點資質。
據多位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伴隨著公募股權眾籌牌照的落地,《證券法》有關發行證券的規則,以及公募股權眾籌的管理辦法都在加緊制定中,有望于下半年推出。
盡管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落地指日可待,但如何管理全國數千家互聯網金融機構,仍是橫在監管層面前的一道難題。以P2P為例,截至2014年末,中國就已有2000多家P2P借貸平臺。
此前,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由于P2P借貸平臺的數量眾多,銀監會的人手有限,管理難度太大。因此,P2P行業的監管方式將以行業自律為主,具體的監管職能則下放到各個省級部門,如地方金融辦或銀監局。
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這個監管方式就與此前的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的監管類似,即由銀監會牽頭出臺監管政策,具體監管職能下放到地方監管部門,同時銀監會組建行業協會配合監管。
此次《指導意見》也提到了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的重要性:“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機制在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和保護行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組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
張濤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了此事,他告訴記者,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在組建,很快就會成立。而相比之前已有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員覆蓋范圍更廣。
據另一位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員透露,其實這就是“一個班子兩塊牌子”。之前由于《指導意見》還未出臺,所以先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作為過渡。現在民政部已批復,未來就在此基礎上擴充成員組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
此外,在監管方式上也會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新手段。《指導意見》就提到,央行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數據統計監測體系。也就是說,在監管自律方面,將依托新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進行。
互聯網金融新格局
伴隨著《指導意見》的落地,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而圍繞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的變革也將提速。
“《指導意見》是適度監管,有一個原則,既要依法監管,又要審慎監管。”張濤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為互聯網金融是在新的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新的業態,從監管的角度看,是要以包容、開放的理念來看待的。
“隨著互聯網金融業態的發展,我們希望它有巨大的潛力,但任何一個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在經營活動的時候都要依法合規經營。”張濤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腳步逐漸邁出,希望它能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普惠金融,在支持小微金融,小微的企業、邊遠的地區,都能夠發揮它獨特的作用。”
除了鼓勵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指導意見》更強調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要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金融業務與服務轉型升級,開發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一方面,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臺開展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網絡基金銷售和網絡消費金融等業務。另一方面則鼓勵互聯網企業設立互聯網支付機構、網絡借貸平臺、股權眾籌融資平臺、網絡金融產品銷售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推動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業態的變革與發展外,此次《指導意見》還圍繞財稅政策、信用基礎、融資渠道、簡政放權等方面提出了建議,進一步完善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
例如,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生態圈中,IT、數據、征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整個生態圈的基石。近日,伴隨著央行驗收工作的結束,首批八家個人征信牌照的發放已經進入倒計時。
此次的《指導意見》中不僅再次強調要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允許有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征信業務許可,同時還提到了支持大數據存儲、網絡與信息安全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來源: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