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7-0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用電子地圖導航規劃一條順暢的行車道路;用手機APP搜尋身邊吃喝玩樂的好去處;在電子屏幕上像做“B超”“腸鏡”那樣檢查地下管網……
如今人們已習慣于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切都是基于地理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在“互聯網+”的風口,地理信息產業方興未艾,與更多領域跨界融合,催生出許多位置服務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地理信息產業正在借助“互聯網+”的巨大能量,培育“地理信息+”增長點。
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近兩年,有關推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頻頻發布。201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印發,明確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目標、重點領域、保障措施、信息安全與共享等重要內容。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聯合發布《國家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這是國家層面發布的首個地理信息產業規劃,對推進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今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高效協調的基礎測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以基礎地理信息獲取立體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智能化、服務網絡化社會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測繪體系,全面建成結構完整、功能完備的數字地理空間框架。
日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閔宜仁在2015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上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與地理信息產業有關的23家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合計150億元,同比增長35.31%;凈利潤合計16.87億元,同比增長31%。特別是今年一季度,15家上市的地理信息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1.8%,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率,凈利潤同比增長62%。
據不完全統計,各級政府部門在地理國情普查方面已累計投入約80億元,農村土地確權投入約100億元,數據城市建設投入約120億元。在這些利好因素的帶動下,地理信息產業乘勢而上,保持著高增長態勢。
“地理信息資源是一個巨型金庫,在綜合分析和開發利用上形成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此外,還有地理信息產業智能硬件的開發,包括新型雷達技術、激光掃描車等,都將是未來投資的熱點。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帶一路’‘互聯網+’等相關戰略的提出,對于地理信息產業來說,更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胥燕嬰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地理信息產業方興未艾,且逐步向信息產業延伸和滲透。“十二五”以來,地理信息產業產值年均增速30%左右。預計未來行業仍將保持20%以上的復合增速,到2020年總產值或將超過80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服務型應用是發展趨勢
2015年,許多傳統測繪地理信息企業正在從測繪生產向服務轉型。例如,中國四維正積極開展基于北斗導航的乘用車和商用車聯網綜合服務業務;北斗星通自主研發的北斗芯片實現了多個萬量級應用;南方測繪正在從傳統的測量領域向軟硬件服務一體化方向發展。不少企業轉型發展的成功案例,進一步推進了地理信息產業的深化應用。
在數據和數據技術為王的年代,位置大數據正從“高大上”走向開放共贏。百度、騰訊、高德軟件等互聯網公司相繼開放了自家基于位置的地圖平臺,供開發者和用戶免費使用。一個個酷炫的產品紛紛落地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手機搖一搖,便可定位加好友,查看周邊有沒有出租車,接收附近商場超市的打折信息;戴個智能手環,可以隨時記錄用戶走路里程、睡眠時間等數據;下載一個APP,便可以在手機地圖上操控無人機飛行;一個眾包地圖,就可以顛覆傳統地圖生產和更新模式。
目前,地理信息產業大眾應用領域已經從導航、互聯網地圖向街景、物流、交通等領域不斷延伸和滲透,成為互聯網用戶的重要入口。
“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不斷創新發展,加上宏觀政策帶來的市場紅利,未來,無論城鎮化建設、物流運輸,還是地理國情普查、城市地下管網建設,這些應用都會給地理信息產業帶來機會。”泰伯傳媒創始人兼CEO劉玉璋表示,在跨界融合的時代大背景下,各種規模的傳統企業、創新企業以及跨界企業,正在逐步打造一個區別于以往的、全新的地理信息生態圈。
“地理信息+”跨界融合
“地理信息要利用‘互聯網+’激發出的巨大能量,積極推進‘地理信息+’戰略布局,產生新的信息能源,成為拉動國內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閔宜仁表示,地理信息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生產性服務業,需要與其他行業融合創新,共同發揮效用。
“最近,高德依據‘交通大數據’,已與8個城市交通管理部門數據實現對接,并向社會推出交通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這就是地理信息資源與智能交通體系融合的具體體現。”高德軟件總裁俞永福表示,地理信息產業需要利用互聯網思維,并專注用戶需求,進行跨界融合,促進地理信息深層次應用。
騰訊地圖平臺部總經理王建宇也認為,要基于地理大數據,深挖位置服務智能化應用,進一步貼近用戶需求。“騰訊已經基于街景大數據,挖掘出地理電子眼、限速等增值信息服務,這也是提升用戶導航體驗的一次跨界嘗試。”
記者注意到,除百度、京東、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之外,像租車專車、無人機、洗車、按摩、美容美甲、寵物服務、汽車陪練等企業都跨界展示了創新產品。
人們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信息有80%以上都與地理信息有關,這意味著今后跨界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向。比如重新定義車險業的UBI(駕駛人行為保險)車險就是保險業的一次革命。它根據駕駛人的實際駕駛時間、地點、里程、具體駕駛行為等信息數據,確定該繳多少車險,基本屬于量身定制,其中地理信息系統發揮了很大作用。
據悉,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正積極推進地理信息與水利、境界、土地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與其他部門的共享合作,開發多樣化、多層次地理信息和地圖公共產品。在提升信息開放度方面,探索完全放開小于1∶100萬地圖數據的在線下載,完成1∶25萬公眾版地圖更新,并及時向社會提供。在購買政府公共服務方面,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擬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開展社會化服務及商業化運營。同時,利用聯合國項目為地理信息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直接或間接培育地理信息市場。
雖然發展前景喜人,但是挑戰仍然不小。閔宜仁認為,目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仍處在初級的研發階段,還沒有真正形成好的商業模式。要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健康發展,還需要業界和開發者共享地理信息價值,構筑地理信息新生態,進行顛覆式的創新。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