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6-0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產品和支付場景已經成為眾多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跳出對個體的服務,打造“朋友圈”式的社交金融。社交金融未來的前景如何,北京商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先花花CEO崔毅龍,他認為未來使用信用進行消費和支付將成為可能。
近日推出“先花一億元”具體內容是什么?
崔毅龍:先花一億元將社交關系與金融服務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憑借個人信用即可進行投資賺錢和快速借款的金融信息服務。用戶可通過提交個人信息和社交關系即可獲得相應的信用點數。還可使用信用點數在一億元中尊享多種專屬服務。
這種社交金融的模式如何理解?
崔毅龍:類似虛擬信用卡,通過社交征信來判定風險。比如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擔保,將自己的信用分享給靠譜的朋友,形成社交金融圈,從而通過平臺獲得相應的借款額度。
針對的人群主要為哪些?
崔毅龍:主要為“90后”,“80后”可以注冊但是用起來比較費勁,因為平臺主要提供小額、短期資金的服務,借款金額從幾百元至5000元不等,所以針對的用戶主要是“90后”。
“90后”的消費行為有限,如何評估風險?
崔毅龍:“90后”確實沒有太多的消費行為,可查數據較少,所以就要通過社交關系來進行評估。在社交金融朋友圈中,主要有三類關系,分別是邀請關系、用戶間認證關系以及投資關系,這其中最靠譜的為投資關系,如果一位用戶認可另一位,肯定會把自己的信用借給對方,這樣評判的數據就會越準確。
目前的盈利狀況如何?
崔毅龍:還沒有實現盈利。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借款方和供應商收取手續費,如果是資金供應商則會提供一些費用給他們。目前的借款成本主要在20%左右,如果信用好會降低其資金使用成本。
未來的社交金融愿景是什么?
崔毅龍:開始先花花是虛擬信用卡的模式,后面有所變化,變為通過提供信用點去借款消費。未來使用信用消費和支付將成為大勢所趨。那么未來的還款方式可能不是連本帶息地歸還現金,而是歸還一項服務等等。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