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5-25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專家指出我國消費互聯網已趨飽和,產業互聯網將進入高速成長期
“互聯網+”,“+”的到底是什么?首次移師上海的中國物聯網大會周末落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鄔賀銓等專家指出,“互聯網+”并非傳統的“消費互聯網+”,而是新型的“產業互聯網+”。
中國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奇跡,主要基于龐大網絡消費者群體才得以實現。其中,消費互聯網的基本功能在于社會管理和服務民生,而面向企業行業、服務生產經營的產業互聯網還相當弱小。鄔賀銓表示,剛剛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十年行動綱領,意味著我國從消費互聯網為導向,正轉為產業互聯網為導向。目前,我國已處于消費互聯網的飽和狀態,中國產業互聯網即將進入高速成長期。
在國際上,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之間的關系并重并行。對比中美互聯網結構:在網絡消費者數量上,中國6億多,美國不到3億;在網絡零售額上,中國約2950億美元,美國約2700億美元。而與這兩項中國領先的數據形成反差的是,在云計算服務的企業滲透率上,中國僅21%,美國達55%到63%;在中小企業網絡化運營的比率上,中國20%到25%,美國72%到85%。可見,中國互聯網的主體用戶是消費個體,而非互聯網強國的企業群體。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援引麥肯錫報告表示,過去中國互聯網發展以消費為導向,而不以生產為導向,但這一現象正在改變,并將帶來勞動生產率快速提升,創造更多經濟價值。麥肯錫咨詢公司專家成政泯透露,他們以iGDP作為互聯網經濟指標,發現中國iGDP占傳統GDP的比重為4.4%,高于4%的世界平均水平。這位韓國專家認為,保守估算到2025年,中國iGDP可為GDP貢獻4萬億元;若產業互聯網普及度更高,iGDP貢獻可達14萬億元,相當于整個澳洲的年度GDP。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