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5-1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衡量一國一地的創新能力,專利申請與授權是其中重要一環。
從這一角度審視,龍華新區家底“殷實”:截至今年2月,新區有效發明專利授權量為7839件,全市排名第三,且非富士康企業專利申請量持續看漲。
然而,在專業人士眼中,專利是為市場而生,若只有量的累積,只是虛耗企業資源。著名科學評論者賈鶴鵬曾專門強調:“基于專利的創新是個好事,但限于專利的創新可能是個假象,而只有有了專利又能創收,才是申請專利的硬道理。”
“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今年國務院發布的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若干意見的8號文做出如此描述。有效進行專利的許可、轉讓、融資、作價入股、構建專利池等專利運營工作,實現從“專”到“利”,已成為實現專利價值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國一地創新能力得以裂變的催化劑。
知識產權運營將如何重塑龍華新區的創新競爭力?本報記者特從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高校及知識產權代理專業機構三個視角對話資深人士,以期為新區創新突圍提供借鑒。
1
政府視角
1
知識產權運營需要“上下一盤棋”
上周文博會揭幕,龍華分會場次第鳴鑼,在各個分會場,一本《知識產權實用手冊》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這本色調淡雅的小冊子封面上,一行小字“知識產權保護是為創新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很快開始在微信朋友圈風行。
谷鵬是這份小冊子的設計者。作為深圳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知識產權科科長,谷鵬深諳知識產權運營之于企業與地區創新的意義,并為推動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不遺余力。
“為了專利而專利”現象普遍
排除富士康,新區企業在專利運營領域的現狀如何?
先看一組數據。2014年度,新區市場監管部門查獲的知識產權案件中,涉及商標侵權133宗、版權侵權6宗、專利侵權案件12宗。而其中的版權侵權,“數量雖不多,也是常見的使用盜版軟件,但涉及的卻都是有一定規模和行業知名度的企業,這說明即便是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比較單薄。”谷鵬分析稱。
同時,谷鵬注意到,新區發明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五十的非富士康企業中,近1/3將知識產權部門與法務或者生產研發部門混在一起,只有個別企業設置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業務部門,其他企業則根本沒有設置知識產權工作崗位。
與此相對應,盡管非富士康企業專利申請量增長迅速,但幾乎都談不上運營,“為了專利而專利”是當下較為普遍的現狀,“或者是為了申請國家高新企業的頭銜,或者追求所謂的科技能力,或者是為了獲取科研經費,或者是為了獲得政策支持。
谷鵬認為,現有大部分職能部門或企業更看重對專利的結果激勵,也就是重視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專利數量增加,專利產品卻沒有充分轉化為企業的創新和盈利能力以及區域的產業競爭力。
除了上述問題,企業主對于知識產權運營認識的粗淺,也影響了企業專利的生產以及后期向生產力的轉化。
曾有一位企業老板訴苦,自己想搞創新、出專利,但員工不積極,谷鵬一問方知,成功申請一份專利的獎勵不過千元而已,谷鵬搖頭嘆息,“從創新點到技術揭露、調查分析、專利布局直到變成專利證書,是一個系統工程,屬于高智力勞動,企業需要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系統,更需要有足夠的激勵”。
如果在上一條生產線與投入專利生產進行選擇,谷鵬說,估計大多數老板會選擇前者,因為前者可以在短期內帶來現實的收益,而后者則無可能。
龍華具備專利運營良好土壤
審視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不僅看其現有的專利,更要看其專利運營的能力。谷鵬認為,當下,龍華新區已經具備了知識產權運營率先發力的良好土壤,那就是兩大國字號基地:觀瀾版畫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以及正在創建中的全國時尚服飾產業品牌示范區。
先說版畫集地,盡管產業的帽子戴上了經年,但版畫集地至今的文化味道更濃于產業。事實上,借助對海內外版畫家的原創版畫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進而推動原創版畫上線交易,版畫基地及中國版畫博物館完全可以成為“版權興業”的樣本,從而推動版畫基地真正實現從文化、旅游向產業的擴張。
再說大浪時尚城,十余年磨劍后,已經成為深圳時尚服飾的創意硅谷,入駐企業從最初的代工貼牌到現在自主品牌,已經開始攀上是產業價值鏈條的高端。
知識產權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藝術家或許不會專門去研究法律和知識產權,但也很好地做好保護設計,這樣才能吸引大批人才,推動創新不斷升級。”谷鵬的設想是,可以在時尚城創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購買服務,“比如你有設計出來,可以先進行著作權登記,我們可以捆綁起來打出深圳原創品牌,與京東、阿里巴巴、天貓這樣的電商巨頭談判,保證3個月內會你的設計不會被盜版,保證你在初期的收益,就可以推動你不斷創新”。
谷鵬介紹,目前,龍華分局正多管齊下,一是借文博會的契機,大力宣揚知識產權保護的知識,二是著手推動新區企業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29490-2013),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科學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三是加強政策引導,提請修改區級相關政策,建議增加對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予以一定資助,四是嘗試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為企業知識產權運營提供服務,“基礎服務政府買單,更高級的服務企業掏錢,逐步引導企業,盤活現有專利”。
作為新區知識產權工作的具體負責人,谷鵬很希望,知識產權保護能夠上升為新區的區級戰略,“談重視創新容易,但講到方法論就不明究里,所以需要自上而下有個一盤棋的意識,領導大會小會上講,下企業調研都將知識產權擺上臺面。”
2
高校視角
2
湖南大學專利服務中心主任王翀:
“政府應大力支持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建設”
與深圳市軟件行業協會多次接觸后,湖南大學專利服務中心主任王翀負責的專利成果轉化與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有了新進展,4月份他剛剛填寫了項目書。
1998年至2004年,王翀曾就職于深圳華為,是公司最早的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如今,身為高校副教授的王翀再次研究市場,在政府、高校與市場之間搭建平臺,為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探尋新路。
作為知識產權運營領域的資深人士,王翀認為,知識產權運營做得好,需要三個要素,第一是要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利,第二,司法保護公正有力,第三,要有客觀的評估。湖南大學與深圳軟件行業協會共同構建的服務平臺即包括了專利申請、保護與評估三大中心。
政府在其間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或者起到什么作用?王翀認為,作為引導者的政府部門,需要發揮杠桿效應,作為應該集中在兩點,第一是依托重點產業,推動構建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專利池。
“行業專利池不是單個專利,而是一堵墻,或是一個地雷陣,可以實現整片的保護。”王翀說,專利池的專利布局具有邏輯相關性,既有核心專利,也有周邊專利,它不同于普通專利,更注重布局和卡位。同時,專利池需要獨立的政策支持,而政府層面可以鼓勵企業申請通過科技立項的形式,給更多的資金獎勵,重點支持核心專利。“以專利池的理念指引專利布局,即便是單個企業的專利申請也可以布局專利包,大的行業性專利池則可以組織行業企業組織聯合體,篩選專利,統一對外許可,以此增強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再者,專利評估需政府部門率先支持建設。王翀認為,現狀是,大量資金在尋找優質項目,項目也在尋找資金,而目前涉及無形資產的評估集中于會計師事務所,但專利包括了技術與市場兩大因素,“究竟專利有效與否、技術含金量有多高、未來市場有多大、產業有多大,會計事務所也拿不定,這是知識產權轉化中的一大痛點”,需要政府率先作出牽引,引導建立客觀而權威的知識產權評價體系或相關機構,率先聚集一批人才。
“最大的信用平臺是政府做的,有公信力,更有強大的財力支持”,王翀認為,一旦評估體系建立起來,知識產權運營的各個環節,如訴訟、質押等都打通了。
“與其獎勵企業追求專利數量,不如扶持中介機構的成長”,王翀說,政府掌握著豐富的資源,想做事很容易,但一定要有眼光、有方法。
3
市場視角
3
深圳塞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總經理謝志為:
優質專利+準確布局
專利盈利或比產品收益更大
在富士康呆了16年后,2013年底,謝志為告別了這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成了深圳塞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下稱“塞恩倍吉”)的總經理。在富士康,謝志為任職的部門叫“智權管理處”,專門負責知識產權業務。而在中國專利行業,富士康被譽為“黃埔軍校”,是國內第一代知識產權職業經理人的搖籃。
塞恩倍吉的人馬幾乎都是從富士康智權管理處過來的,謝志為坦言,公司的使命就是將富士康的數萬件專利“活化”,成為富士康產業獲利之外的又一盈利點。而在私底下,謝志為雄心勃勃,有心依托公司的人才與工具優勢做一名行業變革者,將知識產權運營的路子走得更寬。
日前,在位于龍華新區榮群大廈公司總部,謝志為就目前知識產權運營中的諸多話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富士康是代工巨頭更是專利巨人
在富士康呆了16年,謝志為與其所在的智權管理處專司富士康知識產權業務,“專利挖掘、布局、申請到后續訴訟、許可,都是我做。”也由此深刻地認識了富士康。
“富士康不僅是代工。”謝志為很堅定這一點,“如果是簡單地組裝,利潤會很低,但實際上蘋果手機的零組件很多是富士康做的。現在許多品牌廠商都不知道怎么做手機,他可以設計外觀,提出創意,但怎么做成產品,再變成商品,還要融入用戶體驗,并且是在短期內大批量生產,涉及到非常多的制造技術,許多制造細節和設備,包括蘋果公司都不知道。”
富士康的大量專利正是從這些獨立的制造中誕生,“富士康的許多車間都是無人操作,比如iPad的三維打磨,機械手臂如何解決?車間如何防止粉塵爆炸?排除職業風險的許多技術設計都有專利”。久而久之,富士康積累了數十萬件專利,是中國專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是第八名。
而塞恩倍吉的成立,謝志為肩負著一個使命,那就是打造一個創新創業的平臺,將富士康數以萬計的專利“活化”,打造富士康在通過產業渠道活力之外的盈利點,將專利本身“變現”。
專利運營必須用后端指導前端
謝志為對知識產權的理解是,“專利應該分開來看,專和利,最終要落到利上。”他一直的觀念是,專利不是為技術而生,是為市場而生。
從這樣的認知出發,謝志為將知識產權運營分為了前、中、后三階段,“專利發明人有個想法表達出來,通行的做法是代理機構幫助你填寫相關材料,包括專利特點、技術背景之類,形成專利文件,這是前端,然后代理機構開始撰寫專利文書、答辯直到取得專利證書和維護專利,是中端,而從專利證書到實際的‘利’,是后端”。
謝志為認為,專利運營必須由后端來指導前端,其中極重要的一環是專利撰寫,“必須由具有將專利變成錢的實戰經驗的人來寫,否則專利撰寫不可避免地‘太爛。而依他的分析,專利能否變現以及變現大小取決于:一,專利本身品質,就是寫的好不好;二,專利的技術價值高低;三,專利對應的市場大小,“三個因素是乘數關系,其中一個不好,結果都是零”。
然而,謝志為發現,“大多數人認為拿到證書再交費維持,專利就到此為止了”。專利營運也多是前端指導后端,“有了專利,就寫出來,再去考慮怎么變成錢”。
為什么寫的不好就難以實現從專到利?謝志為分析說,專利撰寫中,必須要有布局的觀念,首先要分析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接下來分析在產業中處于上中下游的哪個位置,再看價值鏈,最簡單是發現最值錢的部分在哪兒,然后鎖定目標廠商,比如產品和三星有關,就要知道目前三星的專利和產品情況,你的專利能抓住他,才能迅速轉化,另外還要知道,專利要用來干什么,是訴訟、許可,還是用于證券化?這些布局技巧只有真正專利變現了的人才懂得。
“用后端指導前端就是知道了專利怎么變成利后,再去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布局,而不是鎖定在一個點上,才能實現覆蓋產業鏈的最大化,以及覆蓋到利益的最大化”,他笑著比喻,專利運營就像打仗,是一場戰爭,所有要素都必須考慮,你不能只有一桿槍就上戰場。
專利和產品是同生的雙胞胎
現實中,因為對知識產權認識不足,加之政策引導的偏差,導致眾多企業重“專”而無“利”,專利亦量大質輕。
謝志為認為,雖然各界都在倡言提升專利質量,但實際上對“質”的認識仍然比較模糊,“它應該一方面是指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就是專利文書的撰寫質量,布局要到位”。
“發明人的技術創新成果應該變成兩種結果,一種有形的產品,一種是無形結果,就是專利,絕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無形的結果,其實,專利就是產品的影子,本身就是商品,可用以交換、轉讓、許可、訴訟、質押等等。應該說,專利和產品是同生的雙胞胎。一件高質量的專利加上好的布局,其盈利甚至比從產品的收益更大”,謝志為指出,正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導致對專利的忽視。
2013與2014年度,富士康曾連續向谷歌出售專利,引起業內外震動。這次交易事件正是謝志為的團隊謀劃的結果,“為什么谷歌要買?他必須買,不買承受不起處罰的代價”,在他看來,這次交易也是富士康專利布局的一次勝利。
“通過產品來獲利,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中間環節很多,營收成本其實很高。而專利本身可以帶來收益,而且可以通過專利壟斷市場。我申請了專利,你要制造相應產品需要我授權,否則我告你,或者收你的錢,或者可以干掉你,這個性價比比做產品要高多了!”謝志偉說。
現在,塞恩倍吉已經有了一支具有實戰經驗的團隊、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和知識產權分析工具,這在行業內無出其右者,謝志為有心把知識產權運營這個行業的路子走的更寬。
“我想在龍華這個地方豎起一桿大旗,建一個營運平臺,重塑龍華所有的企業,分門別類然后建立專利聯盟,由專門的機構來進行各行業專利布局,形成專利池,再有個研究院進行研究。另外,我還想與淘寶這樣的平臺合作,形成一個超大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集”,他說,富士康已經將技術變成了產品,而他要做的就是把專利本身變成產品,以此倒逼“為了專利而專利”的格局改變。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