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5-06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舉行6日,客流近140萬人次,吸金近150億元。而一個數據卻悄然缺席,多年以來,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都會在會上介紹上一年度中國動畫電視片的產量。“重量輕質”的現象正在改變。
國產電視動畫出現理性回歸
在歷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電視動畫片的產量從2012年到2014年,分別為261444分鐘、199132分鐘和138496分鐘,換言之,2014年的產量是2012年的一半略多。
不過,這樣的產量下降,人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早在“26萬分鐘超越美日”的時代,業界就普遍質疑其含金量。從長遠看,中國動畫需要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規模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在當時就已經成為共識。
早在2013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就曾明確表態,不再公布各地的動畫產量分鐘數排序。而在本屆動漫節上,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也表示,這兩年國產電視動畫的產量在下降,這是理性的回歸,在產量下降的同時,質量正在提升。
杭州2012年的電視動畫片產量是近2萬分鐘,而整個動漫游戲行業營業收入是43.1億元,到2014年,產量下降到不足1萬分鐘,而營收達到65.8億元,營收的增長除了動畫片自身的效益提升之外,還得益于產業鏈的延伸。
動畫電影是動畫產業鏈上緊隨電視的一環,而在全國,動畫電影正在異軍突起。2014年,國內全年共制作完成并取得公映許可證的影片達到43部,有32部進入城市影院市場,累計票房收入逾11億元,同比增長67%,放映總場次487萬場,同比增長45.4%,累計觀影8687.9萬人次,同比增長43.8%,3個增幅均高于全國電影行業整體水平。
“精品時代”正在到來
以戚繼光題材為例,2012年的一部作品遭到業界的集體質疑,而去年由北京電視臺制作完成的國內首部“中國夢”主題三維英雄熱血動畫片《戚繼光》獲得本屆動漫節“金猴獎”的動畫系列片銀獎,許多已有“審美疲勞”的評委看片時從頭看到尾。
“講故事只有腳踏實地地站到歷史的背景當中,真實地還原歷史,才能讓故事和人物更有力量。”北京電視臺動畫節目中心副總監何蔚說,團隊專門邀請了明史、明代服飾史、明代武器史和戚繼光生平研究等方面的10多位專家全程把關,像戚家軍使用的狼筅、神機箭等武器,鴛鴦陣、三排陣等陣法都在片子中得到真實再現。
“中國動漫產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期,在2011年之前許多企業還在做規模,現在必須走精品路線。”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游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教授坦言,現在他還時常能看到思維停留在五六年前甚至10年前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不會有生命力。
“在某一個時期大談渠道為王沒有錯,現在談內容為王,也不全對,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是精品為王。”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廖祥忠同樣認為,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最大障礙就是信息過于豐富,只有精品才能夠從冗余信息中脫穎而出。“只要你是精品就不會被湮沒,這是個非常公平公正的時代。”
“精品時代”需要用心實現
“動畫作品在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上,要提高藝術性、觀賞性,成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高峰之作。我們的最高目標就是生產這樣的精品。”高長力表示,國產動畫作品要在表現中國夢主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落細落實上下功夫。
就在本屆動漫節開幕不久之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導演馬克宣病逝。這位參與創作多部“水墨動畫電影”的老導演,在身后掀起了一股懷舊熱潮。曾于1990年獲第十四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的《山水情》又被網民翻了出來,在豆瓣網上得到了9.2分的評價(滿分10分)。
時任人物造型設計的國畫家吳山明告訴記者,水墨是中國獨特的美術形式和語言,《山水情》能夠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只有堅持民族風格,才能走向世界。
廖祥忠則認為,以往在動畫創作中,創作者對主題的表達失于表層化,就是用中國紅、中國燈籠、中國詩詞這種文化元素來傳達,只傳遞了民族元素,沒有深層次地表現民族精神。“講好故事的基礎是作者必須要有一種善良的情感,并對表達情感有強烈的欲望和巧妙的手段。”
美國小飛機動畫制作公司的創始人約書亞·西蒙則舉例說,眾所周知,米老鼠的原型來自迪士尼當時工作室里的一只小老鼠,而維尼熊也來自作者兒子的一件玩具,“作者和它們之間有感情,所以他們也把這樣的感情帶給觀眾。”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