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5-0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15年的中國經濟平穩開局,一季度7%的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但是工業、外貿、房地產等傳統增長動力引擎相繼減速,也引起不少擔憂,經濟形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分析認為,當前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這一判斷對于引導人們把握當前形勢、認識發展趨勢、抓緊做好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眼下,經濟運行走勢分化的特征比較明顯。例如,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壓力很大,鋼鐵、煤炭、石化等行業經營困難,但是信息軟件、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以及電商、現代物流等新興業態增長強勁;轉型較慢的資源型省份、上游產業比重較大的地區經濟回落幅度大,但是轉型起步較早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已經回穩;依賴粗放投入和傳統經營模式的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但是擁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逆勢而上……一些傳統的支撐力量正在消退,同時一些新的力量正在成長,有的還呈現爆發式增長,但總體來看新舊動力轉換還沒有銜接到位。當前經濟所面臨的下行壓力,就是新動力還沒有接替傳統動力“挑大梁”的直接反映。
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銜接期”,這是一個重要關口。增長動力能否平穩轉換?經濟結構能否實現再平衡?經濟運行能否順利爬坡過坎?都取決于“銜接期”內的所作所為。尤其要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下,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形成具有戰略制高性的經濟增長模式,加緊尋找新動力替代傳統依賴,也各自都有一個“銜接期”。哪個國家的“銜接期”過得穩、過得快,哪個國家就能在世界經濟格局變遷中占據有利位置,牢牢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平穩快速地度過“銜接期”,重要的是要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加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激活經濟肌體每一個細胞,同時補上公共產品與服務不足的“短板”,才能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今年重大改革能否“再下一城”,進一步打破束縛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不合理限制,特別是走活體制機制創新這著棋,在財稅、金融、投融資、科技體制改革上邁出新步伐,促進生產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集聚,鼓勵更多的人自由創業,使千千萬萬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活力迸發。
當然,改革成效取決于人。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不少新的重大要求,包括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掌握新的本領、保持良好狀態、樹立責任導向等,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一定要看到,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有些事堅決不能再做了,比如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有些事再做也沒用了,比如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以新作為實現新發展,就要以飽滿的狀態,努力學習和掌握認識發展趨勢和準確分析經濟形勢、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現和使用經濟人才、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新本領,為“雙引擎”點火加油,加速提升經濟增長新動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