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4-3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00年,聯合國推出“千年發展目標”。15年后,這個活動即將到期。預計今年9月,世界各國元首將在紐約簽署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一目標也被稱作“新千年發展目標2.0”。
本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169個指標,著重強調了對海洋、森林、水、能源、食品發展的要求,并首次提出了與海洋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專家看來,過去15年,“千年發展目標”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對過去的延續,但也存在很多無法量化的目標。如何讓世界各國真正按此目標實現“可持續”,仍然是一個問題。
舊“千年”未達預期
“千年發展目標”以發展與消除極端貧困為中心,旨在將全球貧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其設立了8大目標,也包括18個可以對進展進行測量的具體目標。15年之后,回望當初的目標,專家表示,部分目標已經如期實現。
此前聯合國等公布的數據顯示,因缺乏營養造成發育不良的5歲以下兒童比例,從1990年的40%降低到2012年的25%。兒童死亡率與同期相比,基本降低了一半。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黃順江看來,“千年發展目標”的實際效果并沒有預期的好。“事實上,即使沒有制訂這個目標,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在自然而然地進行著,貧困等問題也應該有一些改善。”
之所以千年發展目標難以完全兌現,黃順江認為,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9·11”事件后,反恐成為國際政治中的大事,影響到國際社會在發展與減貧事務上的注意力;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國際援助資金難以足額籌措,影響到減貧力度。
新“千年”聚焦海洋環境
在舊千年目標即將到期之際,聯合國推出了更強調發展模式轉變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那么,它有哪些積極意義呢?
“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完整、全面的綜合發展方式,它把三個因素平等放到一起,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環境可持續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地球研究所所長杰弗里·薩克斯向記者指出,升級版的“千年運動”值得期待。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干事馬可·蘭博蒂尼向記者表示:“我認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設定非常完整,是第一次真正將森林、海洋、水資源、能源、食物、健康等全面地聯系在一起。”
“尤為關鍵的是,這次的指標中,第一次設定了關于海洋保護和發展的目標。事實上,全球有太多人依賴于海產品,尤其是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沿海的貧困居民,他們完全依靠漁業和海洋。”馬可·蘭博蒂尼說。
黃順江也表示,海洋是人類最大的環境,也是最后的環境。如果把海洋都污染了,人類真的就無處可去。事實上,海洋污染的趨勢一直存在,而且在不斷加劇,因此必須盡早解決。
目標“大而全”或難量化
但在一些專家看來,盡管“可持續發展目標”更注重發展模式的轉變,具體目標間的綜合性和協調性也更高,但由于169個目標過于“大而全”,因此也只是“看上去很好”。
根據國際科學理事會近日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展開的調查報告顯示,在169個具體目標中,只有29%的目標意義明確、科學嚴謹。很多目標不是缺乏具體的節點就是缺少時間框架,有些目標還無法進行準確測量。報告表示:“如果目標不具體,就會有被削弱的風險,甚至受制于各種漏洞。”
“這次的目標非常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沒有目標。目標只能是少而集中,且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綱領性。新發展目標的體系如此龐雜,事實上反映出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還不清楚。”黃順江表示。
黃順江認為,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綜合性特征,而不是具體指標。他建議將可持續發展作為聯合國長期的努力方向,而在下一個千年目標實施時段內(即2016~2030年),可選擇最優先的領域加以推進,如生態環境等。
他進一步指出,作為評價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指標體系,不宜使用平均指標,如人均經濟收入或人均消耗的資源量,而應該使用底線指標。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