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4-30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互聯網的發展史上,人們從來沒有這樣樂觀過。在1994年之前,看衰的遠多于看好的。甚至在21世紀初幾年,互聯網即將崩潰的說法也甚囂塵上。互聯網總是在:STEP1——面臨重大挑戰,STEP2——提出解決方案,STEP3——新環境下解決方案又成為新問題,STEP4跳轉到STEP2。挑戰導致方案,方案成為問題,未來成為歷史,已經N個循環了。這次,以“互聯網+”為代表,樂觀派占據壓倒性優勢。
第一個是理論準備階段(1960年代),探討的是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不同于電話網(集中方式)的、能夠抗大規模核打擊的數據通信網絡。1960年代初,Paul Baran等人發表多篇論文,革命性地提出了包交換技術,認為理論上可以分布式組網,把原始消息分解為多個小信息包,各自去尋路,然后在接收端匯聚起來,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當時通信占主流的是基于TDM技術的電信業,其所擁有的強大商業利益和政治影響力,以及計算機和數字化技術發展初期等原因,直接導致當時一些大牌計算機公司和電信公司,幾乎都一致質疑包交換技術,認為沒有它“未來”。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是學界為后來互聯網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但產業界主流觀點認為沒必要、不成熟或不可能,導致互聯網的未來只停留在紙面上。前1.0時代的互聯網,正在做理論和技術準備,存在少數人的腦海中。
實驗探索階段(1969年~1993年)。光有建立互聯網的理論不夠,還需要通過試驗來驗證組建互聯網的可行性,以證明在現實中是有“未來”的。1969年阿帕網的誕生表明從工程技術上講,組建基于包交換技術的網絡用于計算機通信是完全可行的。1983年TCP/IP技術的方式規模成功應用表明,業界已經找到了這樣的一種分布式、大規模和異構組網的技術。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有兩個,一是證明包括TCP/IP在內的各種包交換技術,在工程上是完全可行的。二是電信業支持的X.25和ATM等技術,與以計算機業為主體支持的TCP/IP技術,展開了20多年激烈的技術競賽。1.0時代的互聯網,已有多種技術和工程實現,但各個門派的技術還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勝負難料。
一統江湖時期(1994年~2001年)。這一時期隨著TCP/IP找到了WWW技術這樣的“殺手級”應用,美國政府鼓勵商用,以及隨后資本的大規模介入,TCP/IP技術戰勝X.25、FR和ATM等技術,成為唯一的大贏家,一統網絡江湖。這一時期面臨的最重要挑戰,是統一后如何建設一個互聯網新世界的問題,關于互聯網“未來”的主要矛盾開始從外部轉向內部。2.0時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技術路線歸一TCP/IP,搜索等各種WWW應用如雨后春筍,固定寬帶大發展,期待用IPv6替代IPv4。同時,崩潰論也甚囂塵上,電信業還在用軟交換和NGN等技術做最后一搏。
亂象叢生階段 (2001年~2008年)。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標志著互聯網3.0時代的開始。互聯網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尤其是應用目的從教育科研的公益轉向盈利為目的的商業,用戶群體從自律的科研人員轉向普通大眾,應用環境從數據為主走向話音和視頻,接入方式從固定走向移動,終端從計算機轉向手機和電視,互聯網從資源、網絡到應用,從管理、安全到政策等,都面臨著諸多相互關聯的關鍵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
IPv6是在互聯網還沒有商用、安全問題還不突出的互聯網2.0時代設計的,探索新環境下互聯網的未來成為必然,“未來互聯網”的說法在2005年前后開始出現,以區別于2.0時代“下一代互聯網”的說法。互聯網的3.0時代,突然的大繁榮伴隨著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各方疲于應付,重大技術創新處于蟄伏期,崩潰論依然有不小市場,電信業試圖以“三網融合”的說法破局和遮羞。
移動互聯網時代(2008年~2015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標志著4.0時代的開始,互聯網的接入方式開始從固定走向移動,終端從PC走向智能手機,應用模式從WEB走向App,服務方式從服務器走向云計算,應用從消費娛樂走向金融、生產等。4.0時代的互聯網,一切皆移動,萬物皆互聯,樂觀情緒日益高漲,互聯網崩潰論幾乎消失了,電信業高呼“去電信化”。
實體經濟時代(2015年~)。互聯網已經完成了移動化,網民紅利消失,廣義信息產業(媒體、通信等)改造完成,于是開始進入實體經濟了。“互聯網+”突然流行了,5.0時代的互聯網無處不在了。互聯網企業的說法,互聯網行業的說法,將在這時消失。
未來成為歷史,悲觀變成貪婪。從理論準備、技術競爭、統一標準、亂象叢生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今日的“互聯網+”,7年之癢,7年一個新版本。當對互聯網的悲觀論一直占據主流媒體的時候,互聯網不會倒下。當所有人都不再擔心互聯網會崩潰,充滿無限誘惑的時候,危機就要來了。“互聯網+”,但愿后面加的不是危機。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