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4-28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一則“我佛要你”的寺廟招聘文案在微信朋友圈爆紅,該寺廟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在網上發出多個崗位邀請,其中包括產品運營、新媒體傳播等崗位。有不少人驚呼,古寺都開始玩轉“互聯網+”啦!
“互聯網+”這個概念因為今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而成為熱門話題。在已經到來的“互聯網+”時代,相關人才正逐漸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那么在新形勢下,各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怎樣?“互聯網+”時代又需要人才具備哪些素質?
目前對于“互聯網+”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據傳“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馬化騰在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的發言,馬化騰提出:“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呢?其實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在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據媒體報道,“互聯網+”戰略也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所以,簡單講“互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兩者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時代到來
春季既是大學生的“畢業季”,也是職場人的“跳槽季”。在這個招聘旺季,什么人才最火?估計大多數的答案是——互聯網相關人才。在已經到來的“互聯網+”時代,不僅互聯網企業在爭奪相關人才,很多正在轉型的傳統行業也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據了解,在近幾年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北京很多高校尤其名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都是手握多個offer,剛畢業就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年薪。而在就業市場中,很多企業面臨著高薪招不到人,或者留不住人的局面。互聯網相關人才已經供不應求。
根據前程無憂的統計顯示,2015年3月全國網上發布職位數超過362萬個,同比上漲10.9%。其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網上發布職位數量最多,比排在第二位的金融/投資/證券行業人才需求數量要高出10萬余個。而在2015年第一季度招聘計劃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和金融行業用人需求最多。
另據智聯招聘的統計,該網站第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招聘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0%。金融、汽車、房地產、教育等傳統領域對互聯網相關崗位的需求量同比也呈大幅度增長,其中金融行業增幅為40%,房地產行業26%,教育行業25%,汽車行業15%。
“雖然互聯網類崗位在這些傳統行業的招聘中占比不算很大,但增長很快!痹谥锹撜衅甘紫肆Y源專家郝健看來,這些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郝健介紹,這些傳統行業招聘的互聯網相關崗位主要有網站類、數據分析、SEO(搜索引擎優化)/SEM(搜索引擎推廣)、銷售類、網絡推廣類等等。
市場熱求“互聯網復合型人才”
浙江寶利德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高端汽車服務運營的股份公司,該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王奇珍介紹,寶利德這兩年開始招聘互聯網相關人才,而且數量已經占到了總招聘量的三成。
王奇珍坦言,在“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也要轉型。寶利德正在計劃做汽車O2O項目。“我們招聘的主要是架構師、電子商務類崗位。我們希望招到的是在O2O、電子商務方面有過成功案例的人,招到合適的人并不容易。如果希望對方既有互聯網思維,又對汽車行業也有所了解,那就更難了!
領英中國商業分析與戰略總監王昱堯指出,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云計算、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技術得到促進。根據領英平臺對2014年挖掘的25個最熱門技能里面,有12個技能與互聯網直接相關。
排名第一的技能為互聯網行業基礎的“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領英同時對比美國與全球的數據發現,“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技能高居中國榜、全球榜榜首,美國榜中也僅居云和分布式計算技能之后,擁有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能力的人才正越來越受企業重視,數據型人才在中國和全球已成為最搶手的人才。
“對于金融、醫藥、教育等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時代他們的人才需求大致有兩種!蓖蹶艌蚪忉專活愂腔ヂ摼W技術類人才,也就是能為行業插上互聯網翅膀的人,包括程序員、算法工程師、數據挖掘等人才。
另一類是互聯網應用類人才,也就是能駕馭互聯網翅膀,讓傳統行業飛起來的人才。這些人才要求對行業本質的模式有深刻理解,但同時善于學習,善于靈活運用,能夠基于更及時、更全面、更深度的信息升級戰略、策略。
“以最近很熱門的信貸分析師為例,這個職位的本質仍然是基于歷史和現有的信用相關數據,來判斷個人和企業未來的信貸風險。借助互聯網,能夠得到的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相關的數據急劇膨脹,‘互聯網+’時代下的信貸分析師,就需要會判斷什么數據有用,會分析海量數據,并且能夠及時調整結果不斷優化!
在前程無憂人力資源專家王劍看來,在“互聯網+”時代,集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等多種知識技能于一體的“互聯網復合型人才”將是人才市場的主流,傳統的單一型人才將被邊緣化。
他解釋,“互聯網+”時代實現信息透明化,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對稱的格局。能夠更好地整合資源,使資源利用最大化。另外,不同行業的滲透演繹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因此,“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能同時理解兩個及以上行業商業邏輯,并能實現兩者求同存異的跨行業線上線下復合型人才。
薪酬泡沫顯現,人才市場浮夸
然而,目前的現實是普通的互聯網相關人才已經“供不應求”,所謂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可遇不可求。
東方慧博人力資源專家指出,“互聯網+”時代是資本運作的時代、是快速更迭的時代,人才市場在大環境下也跟著變得躁動、冒進、浮夸。尤其是在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方面供不應求,技術工程師人才市場的薪酬泡沫顯現,高薪未必高能力。年薪20萬僅僅能聘到有一個項目經歷的產品經理。而當人才遇到“互聯網+金融”時,薪酬泡沫更是誘人,年薪30萬可能僅僅是“起步價”。
北京中御財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該公司總裁尹桂彬向記者感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泡沫已經顯現!拔揖椭酪粋員工,最初在一家線下金融機構做業務員,月薪3000左右。后來他往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營崗位轉,平均每一個半月就跳一次槽,跳了三、四次,每次都要求薪資翻番,最后他要到了月薪25000元。我們還招聘過一個CTO(首席技術官),月薪是35000元左右,他連整體系統架構都搭不起來,一個月之后我們就辭退了。我們給他的薪酬在行業里算中等偏低的,這樣的職位有的公司都給上百萬!
尹桂彬坦言,在人才緊缺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公司有些人在崗沒一個月就開始尋覓別的崗位,他們總認為還會有更好的機會,公司的骨干人員隨時可能會走,大家可能都覺得金融行業不缺錢,會有人給更多薪酬。
“在‘互聯網+’環境下,大部分企業或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因此一個項目結束或階段性結束后會導致一批員工的流動!睎|方慧博人力資源專家指出,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度或歸屬感降低,要么趨向于為興趣或機會奮斗,要么追逐資本的走向。
據東方慧博對人才市場的觀察研究,互聯網行業的專業技術或市場相關人員平均在職時間是2年左右,尤其是一些移動端產品的相關崗位,由于此類項目首期開發周期通常在半年內,而很多企業需要在1-2年內實現1-2次、甚至3次融資,因此,很多產品在1.0時代就夭折,另一方面由于創業階段“趕工期”的工作壓力,再加上“供不應求”的人才市場,導致互聯網行業較大的流動率。
北京保險行業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先生認為,互聯網相關人才畢竟有限,都靠引進并不現實。“我們還是希望員工在某方面有特長,然后進行內部培養,讓他成為復合型人才,在我看來,‘互聯網+’時代的人才不僅要懂產品,懂技術,懂市場,具有專業水平,還要有創新的意識和理念。”
“互聯網+”人才關鍵是創新
互聯網的去工具化從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主動涉足傳統制造業已經初現端倪。而互聯網對傳統制造業帶來的顛覆在發達國家也已經出現。“互聯網+”不僅包括制造業,也包括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以及創客創新!盎ヂ摼W+”是將工業化與信息化充分融合,關鍵就是創新。
我想在“互聯網+”時代,人才需求包括硬技能,如領英發布的報告排名第一的技能是數據挖掘及分析。同時也包括很多軟技能,如勇于創新;跨界復合(多向思維,綜合能力較高。比如研發人才,既要熟悉手機平臺又要熟悉互聯網編程;營銷人才如果能具備跨行業跨學科跨媒介跨渠道的復合能力將非常重要?偠灾枰掠趪L試一切新鮮技術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維和跨界方法);學習適應能力;捕捉和滿足個性化需求能力;更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人才需要團隊作戰
傳統實業型企業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很多面臨產品運營模式向互聯網化轉變,企業亟須了解傳統業務和產品的價值、了解目標市場、同時又具備互聯網運營管理、產品設計研發、市場宣傳推廣的專業人才,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吸引投資、實現轉型。
上述人才勝任能力的核心關鍵詞包括“功能設計”、“客戶體驗”、“產品策劃”、“數據價值挖掘”等。而在“互聯網+”時代,上述人才往往需要團隊作戰,缺一不可。企業也往往希望通過核心人才的聘用實現“成建制”的引進。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