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4-01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創新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舉足輕重。中國已成為研發投入大國和創新成果產出大國,正在形成系統的創新政策和創新體系,但在國際語境下觀察,我國仍需走出一些誤區,著力提升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以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為核心,正在組織和形成自己的創新體系。我們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也適當承襲了國際公認創新指導文件的思路。對照國際標準和研究,應看到當前我國創新政策和規劃仍有局限性。
過度重視技術創新,忽視非技術創新。由于起步較晚,我國創新政策更多傾向于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可有效提高科技地位,但這僅是創新體系的一小部分,推動科技成果發揮作用、提升企業效率,則需要更加關注組織創新、營銷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過度強調高新技術產業。現有科技和創新政策都將高新技術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但高新技術和相關產業僅是我國龐大產業體系的很小一部分,也僅是創新體系的很小一部分。基于規模以上企業數據的研究表明,如電子通信設備等高技術行業研發投入高但彈性低;而紡織業等“低技術”傳統產業的研發投入則具有高彈性。因此應兼顧高技術和非高技術產業,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非高技術產業(如紡織業)應重視和支持。
過度強調原始創新。原始創新難能可貴,但絕大多數創新行為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創新推動發展應以減少重復投入和浪費,提高產出效率為導向,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不必過多在意創新模式。對于發達國家廣泛應用的科技成果和工藝機制,只要可以通過市場交易,都可以引進再吸收。不能以國防和高精尖等高競爭領域的創新行為制定普遍的創新政策。
政府直接參與控制創新過程。政府在創新體系建設中,除涉及自身組織模式優化的創新行為外,不應直接參與或干涉具體創新行為。如部分創新支持政策由政府直接資助企業申請專利,于是要求企業短期完成幾十項或上百項專利申請,大量以一拆多、低質量的申請出現,不利于創新發展。
過度關注研發投入和成果產出的數量。由于還未形成成熟的創新評估體系,目前無論重大科技研發還是軟科學研究,各級評估部門過于重視研發投入和論文、專利等直接產出成果的形式評估,而相對輕視研發活動的前期論證、中后期跟蹤與軟評估,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濫造成果,忽略了從研發到生產的轉化過程。
強調市場機制,淡化行政色彩。創新應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機制進行調節,除涉及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核心技術外,政府不應直接參與、指揮或評判創新行為,也不應過于集中支持特定領域的創新行為,而應將創新活動的運轉機制和調節過程交給市場,通過市場發現創新活動的價值和增長點,以市場準則來運轉創新資源配置。
提供創新環境和創新基礎設施。政府在創新過程中的責任是提供創新環境和創新基礎設施。前者強調對創新行為的鼓勵、寬容和保護,后者則主要包括建設創新成果的交流和交易平臺,資助投入巨大的重大基礎研究,提供開放的基礎實驗室等。
容忍創新風險,優化創新評估。創新是風險投資,不一定都會成功。應加強對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導致創新停滯和不成功的因素的研究,并鼓勵風險資本介入、金融政策扶持。創新評估不應過度關注研發投入和成果產出的數量變化,而應增強前期論證和后期跟蹤的軟評估,激勵創新成果切實對生產和知識體系產生推動作用。
細化產業政策。創新不應是高新技術行業的專利,所有產業都可能從中獲益,而紡織、服裝等非高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可能帶來更大的經濟社會正效益。因此需要對不同產業深入研究,提出不同目標:如大力支持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醫藥化學、鋼鐵和金屬加工等創新高彈性行業,有利于就業和社會發展,并保持已形成的國際競爭優勢;對于電子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等高投入低彈性的高技術行業,鼓勵直接借鑒和本土研發,提升本土社會經濟效益。
細化區域政策。不同區域處于創新發展的不同階段,區域政策需要差別化。區域創新不搞形式主義、量化比拼和過度集中資助,切實關注微觀企業需求。如在東部早已習以為常的產品或工藝,在西部首次出現也對當地生產和發展意義重大。
注重引進吸收,減少重復研發和浪費,高起點開展創新前沿問題研究。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問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我國尤為突出。應激勵我國在創新前沿問題研究上高起點、有特色,在創新與就業和福利提升、綠色創新等問題上直接與國際前沿接軌。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