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3-2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點燃大眾創新創業火炬 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 萬鋼
(2015年3月2日)
同志們:
駿馬奔騰辭舊歲,三陽開泰迎春來。在這暖意融融的新春,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向參加今天會議并長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國務院相關部門同志,向辛勤工作在全國科技戰線上的各位同仁致以誠摯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年,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在神州大地激流涌動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眾創新創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制度環境。李克強總理關于大眾創新創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釋放民智民力,增進大眾福祉,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會議指出,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對于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帶動擴大就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具有重要意義。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還將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今天我們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就是要認真傳達和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及相關指示精神,以此作為行動指南和工作指導,進一步深化對大眾創新創業工作的認識,做好新時期全面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工作部署。剛才中關村管委會郭洪同志、成都市科技局唐華同志和深圳柴火創客空間的潘昊同志都做了非常精彩的發言,下面我結合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談三個方面:
一、改革開放為大眾創新創業構建了良好環境和發展格局
30多年前,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遍布各地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有力地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把握住了世界創新格局調整時期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聚焦中國的戰略機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給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
當前,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1600多家,在孵企業8萬余家,提供就業崗位175萬多個,已畢業企業超過5.5萬家,其中上市和掛牌企業近500家;大學科技園115家,大學生科技創業基地200多家,每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萬個;2014年,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誕生科技企業1.3萬余家、武漢東湖超過5000家,115家國家級高新區總收入達23萬億元,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每年吸納應屆畢業生超過50萬人;技術市場體制不斷健全, 2014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577億元;創業投融資市場體系日益完善,全國創業投資機構1400多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元。
創新創業環境的改善,帶動全國創新創業格局不斷優化,規模加速擴大,效率顯著提升,大眾創新創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創業主體從“小眾”到“大眾”,出現了以90后草根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越來越多的草根群體投身創業,使創新創業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二是創業服務從政府為主到市場發力,涌現出車庫咖啡、創客空間、天使匯等一大批市場化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天使、創投等投融資服務快速發展,投資路演、咨詢輔導、技術轉移等專業服務加快興起。一些成功企業家擔任起創業導師和天使投資,形成了獎掖后進的創業氛圍。三是創業活動從內部組織到開放協同,互聯網、開源平臺降低了創業邊際成本。技術市場促進了技術成果與社會需求和資本的對接。高校院所開放儀器設備,大企業建立開放創新平臺,帶動更多人選擇創業。四是創業理念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出現了更多商業模式創新,改變了商品供給和消費方式。社交網絡鏈接了創業者奇思妙想與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用戶體驗成為創新創業的出發點。
二、大眾創新創業具備基礎條件和重要意義
我們看到了大眾創新創業繁榮活躍的現象,還要透過現象看到其出現的必然原因和基礎條件。一是新技術革命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便捷工具。互聯網、大數據、開源軟件、開源硬件、3D打印等新技術的出現,讓社會大眾可以方便、快速地將創意和想法轉化為現實產品,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和成本。二是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條件保障。我國信息產業在移動通信、寬帶網絡、超級計算、衛星導航、光通信、服務器等的創新能力走向世界前列,互聯網企業為全社會提供了電子商務、社交網絡、O2O等創新平臺,以互聯網應用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應運而生、迅速崛起。三是高素質人才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智慧源泉。以當代大學生為主的青年創新群體掌握了扎實的科學基礎、網絡技術和開放的視野,可以輕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什么,社會大眾需要什么,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奇思妙想和創新創意。四是改革開放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寬松包容的政策環境。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等改革措施創造了政策和金融支撐條件。寬容失敗、鼓勵個性的社會氛圍讓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觀念,理解和認同創新創業的社會價值,從而吸引更多人投身創業。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方式轉變和動力轉變的新常態,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既是挑戰,也是創新創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歷史機遇,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深刻理解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對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意義。
大眾創新創業是穩增長的新動力。從消費需求來看,當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將加快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業生態,幫助創業者制造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高質量利基產品(即縫隙產品),挖掘產業“長尾”中蘊藏的富饒金礦,充分激發和釋放新的消費潛力;從投資需求看,傳統產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趨于飽和,大眾創新創業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創造新的投資空間,并創新投融資方式,保持適當的投資規模,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
大眾創新創業是調結構的新途徑。從發展態勢來看,大眾創新創業能在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服務業及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領域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眾創新創業將會在各行各業培育出鋪天蓋地的初創企業。這些企業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勢必將脫穎而出,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小巨人”,推動產業升級目標的實現。
大眾創新創業是創新產業組織的新方式。隨著互聯網、開源技術平臺等對大眾創業者的普及和開放,個體能夠成為產業資源的組織者,去中心化的自組織生產開始出現,傳統大規模生產模式逐漸向柔性化、智能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按需生產、規模定制正在變為現實。開放的社交網絡使創業者和用戶能充分交流產品體驗及個性需求。用戶作為產業生態中的重要角色,將直接參與到產品構思、設計、制造、改進等環節。“眾籌、眾包、眾創”的融資模式和生產方式,將改變封閉的產業資源配置方式,讓智力資源和社會資本更加自由流動。
大眾創新創業是創新驅動的新活力。就業是經濟轉型階段的最大壓力。目前,每年有近800萬應屆畢業生和海歸留學生需要就業。要用好這批素質高、思想活躍的創新創業高質量人力資本。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舉辦創業沙龍、起點訓練營等創業輔導和培訓活動,使年輕的創業者學習經驗掌握技能;要形成勇于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人在創新創業中的核心作用,釋放出每一個社會細胞的創造活力,使創新創業成為新的生活氣息、價值追求和社會取向。
三、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是新時期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
全面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幫助大眾創新創業者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場、打造新經濟。下面我就工作推進提幾點要求:
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形成發展共識與合力。科技創新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亟須培育新的增長點,在更廣范圍內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不斷增強創新發展的驅動力。各級科技主管部門務必要把推進大眾創新創業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任務抓實抓好,使其切實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不斷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要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和國辦即將印發的《意見》精神,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做出有目標、有計劃、有責任的工作部署。各地區之間要建立聯系機制,交流和借鑒好的工作方法與經驗,促進人才、技術等創新創業資源在地區間自由流動和有效配置,形成大眾創新創業全國“一盤棋”的良好格局。
二要集聚整合創新創業政策,大力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眾創空間的含義是工作空間、網絡空間、交流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發展眾創空間要最大限度地盤活利用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激勵高校、院所開放科技資源,共享科研儀器設備,優化和完善現有創業服務機構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服務平臺。
各地方要充分發揮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效應和創新創業活動的規模優勢,有效聚集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和創業人員,構建用戶參與、互幫互助、創業輔導、金融支持的開放式創業生態系統。要認真梳理國家及地方現行的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發揮政策集聚和“互聯互通”的系統有效性,不斷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讓所有創業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創其富”。
三要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創業服務水平。各地方要著力發揮傳統孵化器在基礎設施方面和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在專業服務方面的互補優勢,促進傳統孵化器與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的深層融合,聯合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各地方要鼓勵社會力量依托傳統孵化器發展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引導創新創業服務向著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開放化方向發展,滿足新時期大眾創新創業的新需求。科技企業孵化器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從“重資產、輕服務”逐步轉向“輕資產、重服務”,結合成果轉化政策試點,探索新的激勵手段,充分調動各方人員積極性。
四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各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大眾創新創業的宏觀引導、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和市場監管,營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凡是市場機制有效的領域,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創業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讓市場選擇大眾創新創業的方向和路徑,讓價格機制和供需關系來調節大眾創新創業的規模和形式,避免直接干預創新創業活動,更不能用已有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手段去“強行引導”大眾創新創業發展。
在市場機制失靈的階段和領域,政府要著力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保障創新創業者合法權益和競爭秩序;不斷夯實創新創業基礎設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政府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方式要從選拔式、分配式支持向普惠式、引領式轉變,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秩序。要繼續辦好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積極參與國際創新創業大賽,通過“跑馬場上選駿馬”實現“市場對接配資源”;要轉變財政支持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地引導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用政府對創新創業的“小投入”吸引來社會資本的“大投入”,形成市場化的創新資源配置格局。
發展眾創空間全面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既是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社會基礎,還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工作使命。科技部將把推進大眾創新創業作為重要工作抓手,全力以赴做好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目前科技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方案,并已著手啟動“創業中國”行動計劃,旨在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形成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月4日,中關村已率先啟動“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2月8日,成都市啟動了“創業天府”行動;上海、江蘇、浙江、湖北、河南等地也在積極籌備相關行動計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炬已經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點燃,即將在全國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燎原之勢。
同志們,回顧過去,我們為生逢其時而慶幸,展望未來,我們強烈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戰線的各位同仁一定能夠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偉大事業中,不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營造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擁有自主發展、創新創富的空間,讓每個有志成才的人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凝聚起億萬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努力開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恢弘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