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_总裁紫黑色硕大挤进去_亚洲成人第一页_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国产

最新通知 園區新聞
媒體報道

夢想,從這里起飛——中關村創新驅動啟示錄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3-27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編者按:“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誰抓住了科技創新牛鼻子”“創新、創新、再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重大戰略,從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緊鑼密鼓加以部署和推進,推動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創新究竟如何驅動發展?中國經濟究竟能否依靠創新驅動?新華社記者深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走出“紅墻”進行集體學習的課堂——中關村進行調研,尋找答案。從今天起,新華社在”新華全媒頭條”和“特別關注”欄目連續2天推出這組調研報道。

鶯飛草長,柳綠花紅……北京中關村,翠湖濕地,良好的生態圈,讓這里一片生機盎然。

幾公里外,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無數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們每天在這里進進出出,尋覓生存發展所必須的各種要素……

“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一年半前,習近平總書記一連用3個“不能”,再次發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

2014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比上年增長1倍多;企業實現總收入3.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2%……作為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已經孕育了260家上市公司、創新活力無限的中關村,究竟有著怎樣的創新密碼?是怎樣驅動北京、輻射全國發展的?給人以怎樣的啟示?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歷時數月深入調研,解剖“中關村樣本”。

政府與市場——市場力量推動科技創新的樣本

啟示一:在中關村,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攜手同行”,越來越多的資源要素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圈,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為什么在美國硅谷沒有一個管委會,政府似乎也沒有做規劃,卻產生了高科技產業的集聚?背后推手是什么?本質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很早便引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的好奇,也成為中關村一直探索追問的話題。

中國要自主創新,政府能做些啥?

中關村給出了答案:中關村管委會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對中關村發展進行綜合指導。管委會沒有行政審批權,也沒有獨立財政,一不靠審批,二不靠分錢,只能是創新創業的服務者。

“表揚的話咱就別說了,希望大家就管委會如何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提供更好的服務,多提些問題、意見和建議。”在一場別開生面的“挑刺兒”會上,郭洪開門見山地說。

這樣的會議在中關村已經常態化,各個服務處室仔細記錄企業需求、建議,能答復的當場答復,無法答復的持續跟進解決。“服務于創新”成為中關村給自己的第一個標簽。

作為中國信息領域第一個ISO國際標準——閃聯標準的誕生離不開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推動。然而,在閃聯初創期,雖然有不錯的前瞻性設想,但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公司發展前景是個大大的問號。“面對這種不確定性,管委會沒有回避,始終支持閃聯不斷探索和前行。”公司董事長孫育寧說。

標準是生產、建設及商品流通過程中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是一切大規模精益生產和柔性制造的基礎。不掌握國際技術標準,就只能看別人臉色。

基于這種判斷,中關村提出鼓勵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標準體系,引導一部分高端企業制定并實施企業標準戰略。在管委會的幫助下,閃聯度過了最艱難的初創期,產品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落地。

中關村要鼓勵創新,管委會是什么角色?

中關村交出答卷:政府必須沖在一線、給出支撐,彌補市場機制不足,讓市場資源有的放矢。

“一筆天使可以拯救一個團隊,也可以創造一個產業”,科技創新小企業、新想法亟需有天使投資持續供血,鼓勵創新。然而,現實情況是投資機構往往懼怕承擔風險,國內天使生態并不成熟。

中關村登高一呼,提出創設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以市場化手段與投資機構共擔風險,調動投資人熱情。

以“天使投資”為例,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關村天使投資引導資金與14家天使投資機構合作,設立14只基金,總規模達13億元。其中,中關村引導資金承諾出資1.3億元,政策資金被放大近10倍。

把政府的資源與市場的資源集成打包,給創新者提供一站式、自助式的服務——中關村還成立了中關村發展集團這個資源平臺。

“只有政產學研用互動變多,科技創新才會帶來效益。”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說,集團在政府、市場、創新主體、科研院所等各方之間協同服務,放大政策支撐、撬動資本市場的力量,給創新企業帶來更多支持。

企業成為中關村自主創新的絕對主體,也成為享有中關村創新服務的主體。

北京數碼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雷毅有幾次跟中關村管委會去外地考察對接項目。“不管跟哪個領導出去,企業名單在主桌上,領導的名字在副桌上。這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關村,企業是主體。”

“創業回到中關村,政府部門會問‘我們能幫你什么?’”從硅谷回國創業的何搏飛感慨地說,類似“What can I help you?”這樣的說法在國外一般都是服務員、銀行柜員用的,隱含的主語是“你”,說話者把自己的身份放得很低,足見中關村在服務創新主體上的意識轉變。

如今,以創業帶動創新成為新的發展共識,中關村還在不斷追問:我能做些什么?

中關村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點亮更多創新創業夢。

2014年6月12日,曾經專營圖書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正式改造成中關村創業大街。自開街以來,已有聯想之星、天使匯等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入駐。僅在7月,街區創業機構舉辦創業活動超過35場。對創業者而言,一天內既可與創業明星互動,也能參與創業沙龍,更能從項目路演中汲取養分。

“街區可以為創業者提供聽得懂、做得到的‘創業語言’對接,也為科技創業提供‘圈子’支持。”在街區運營方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秦君看來,中關村順勢而為,將核心區傳統零售地標變身創新創業地標,這是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的點睛之筆。

2014年7月,海淀區印發了《海淀區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支持辦法》。“支持服務載體降低中小微企業發展成本”、“搭建研發創新對接平臺”、“設立創新風險補償資金”……一系列政策只有一個目的——化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我們對未來有個承諾,那就是力爭把海淀打造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引擎’,讓海淀成為一方‘中國夢圓的熱土’。”海淀區副區長、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任孟景偉說。

海淀園是中關村的縮影。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到90年代的一區五園,到2009年正式成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再到今天的一區十六園,中關村示范區已經覆蓋北京十六個區縣。

在其成長坐標系上,橫軸是“服務”,縱軸是“創新”。在這兩個坐標軸所確定的邊界內,外延擴張服務于經濟內在質量的提升。

中關村擁有高科技上市公司260家,是我國上市公司最集聚的區域。2月5日,全國第一個以科技園區上市公司為樣本編制的股票指數系列——中關村A股綜合指數和中關村50指數正式發布,旨在發現價值,打造中國創新型經濟晴雨表,不斷優化科技金融生態系統。

締造了聯想、百度、小米等優秀企業的中關村仍然在不斷追夢、筑夢、圓夢。

今天,在中關村,已經初步形成了由行業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資和創業金融、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創業文化六大核心要素以及市場、法治、政策環境有機組成的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大批有夢想、有才華、有技術的青年投身創業,清華、北大等高校成為培育青年創業者的大本營。‘90后’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干創業者、連續創業者、海外創業者成為中關村4支創業大軍。”郭洪說。

政府提供服務,市場驅動創新。這是中關村探索30載真切的感受,也是中國自主創新模式的最大收獲。

“我們干的事情,就是把一切阻礙創新的桎梏解除,推翻‘五指山’、松開‘緊箍咒’。”郭洪說,對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充滿信心。

這份信心不僅來自于近三十年來中關村構建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更來自于中關村政府、市場、企業間取得的“新平衡”與“新動力”。

2月4日,中關村在全國率先發布“創業中國引領工程”和“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推動大眾創業和跨界創新。

創業者超過20萬人,以創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超過500家……到2020年,這里將成為全球原創思想的發源地和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

信念與突破——創新自信的樣本

啟示二:在中關村,總有些“穿越”之感,似乎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初起之時,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這里的人亢奮、激昂,幾乎嗷嗷叫著“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夢想!”在這里,能夠看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自信,一種堪稱“爆棚”的自信。

什么是創新?行走在世紀之交的中關村,人們會指給你看,創新曾經是那條聞名遐邇的“電子產品一條街”。然而,今天的中關村人會給你更多答案:創新是小米手機、“萬能芯片”和新型腫瘤標志物熱休克蛋白90α……是一群敢于突破的狂人,是一種不輕言敗的信念。

從“跟隨他人步伐”,到“自主創新研發”,中關村對創新的理解逐步加深,這與她一路上培育傳承的創新自信密不可分。

中關村的自信來源于人才匯聚,來源于“土壤肥沃”,也來源于精神傳承。這一切構成了中關村所獨有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售出 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含稅收入 743億元,增長135%……再創業4年多,小米科技用2014年的成績單,實現了從行業追趕者到全行業追趕對象的轉變,平均每11名員工實現1億元的收入,創造了奇跡。

“從現在起,我們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行業新的歷史!”今年年初,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在致員工的信中鼓勵大家“去到別人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 ”

夢想,來源于最初的創始團隊:5個“海龜”,3個“土鱉”,8個老男人,平均年齡43歲,20年專業經驗。

擁有微軟、谷歌任職經歷的林斌,曾在摩托羅拉擔當研發重任的周光平,曾負責谷歌地圖3D街景等項目的洪鋒,以及在安卓手機系統研發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雨果·巴拉……行業頂尖人才匯聚中關村,鑄就小米的“超豪華”陣容。

在郭洪看來,小米的快速成長恰巧是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的最佳例證。“中關村有諸多創業領軍企業,形成了創業系,如百度系、聯想系、騰訊系、華為系。這些領軍企業在不斷催生新的創業者,也不斷給創業者提供市場,在創業生態中它們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

如此,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形成了獨特的“自我修復”機理。郭洪舉例,比如摩托羅拉風光不再,雷軍幾乎把摩托羅拉整個實驗技術團隊搬到小米,引領了新一輪的創新浪潮。

和小米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產業內“最好的人”早已匯集中關村,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圓心”的產業人才高地得到凸顯。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對此深有體會。“今日頭條依托的推薦引擎技術并不普遍,國內精通的不足百人,北京中關村占了絕大多數,其他城市很難找到。”在尖端人才的助力下,“今日頭條”成立至今,用戶已經超過2.4億,每日的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公司獲得三輪總計超過1.2億美元的融資。

“中關村一直吸引著大量真正想創新的人才,成功人士也唯恐來晚了。”中關村論壇協會秘書長夏穎奇如是形容“中關村的魅力”。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包容失敗的土壤十分關鍵。

對創業者而言,中關村給了他們包容。中關村“村民”、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方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說:“中關村能為創新營造一個不怕失敗、敢于再來的氛圍,這就是中關村的基因。”

創新自信也有賴于中關村創新創業精神的“薪火相傳”。

從陳春先、柳傳志,到張朝陽、李彥宏、王志東、徐小平,再到張一鳴、許單單,“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中關村文化正代代相傳。今天,無論商業成功還是失敗,創業成為中關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008年,以創業培訓為使命的“聯想之星”問世。柳傳志形容此為“用聯想總結的實踐經驗,告訴你如何做企業家,或者是否適合做企業家。”如今,聯想之星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業培訓、天使投資平臺。

“聯想之星”是聯想控股和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的專業的創業培訓孵化機構。柳傳志曾經說,如果在他40歲創辦聯想時就遇到聯想之星,創業會少走一些彎路,聯想電腦也許會更早成功。

“聯想之星就是要幫助這些規模很小的極早期創新型企業,通過天使投資和培訓孵化,幫助這些企業定戰略、找資源、找人才,與企業一同成長。”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部副總經理周自強說。

在中關村,聯想的做法并非個例。“中關村創新創業基因是代代相傳的,在這沒人愿意‘老老實實’的,有機會就會想去創業。看看微軟、百度已經培育出多少人才就知道了。”夏穎奇說。

這群“不老實”的創業者還包括像徐小平、雷軍這樣的“明星天使”,他們“現身說法”,幫助判斷、評估甚至投入年輕人的“創新夢”,形成了充滿“正能量”的創新創業明星導師機制。

中關村正把這種創新創業“導師制”常態化、制度化,提出支持服務載體設立創新驛站,建設創新導師隊伍,幫助中小微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中關村創新創業的未來屬于80后、90后的,他們在人生的最佳時期、創新創業的黃金年代,中關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搭起平臺、做好服務。”秦君說,集中了Binggo咖啡、3W咖啡、聯想之星、天使匯等專業服務機構的“創業大街”就是要為“創新夢”插上翅膀。

專注于穿戴式設備、虛擬現實領域的蟻視科技的覃政;致力于打造“圖像識別的新一代引擎”的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不久前,《福布斯》中文版發布“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榜單中,北京占13位。

這是《福布斯》中文版與美國版連續第4年一起,尋找并發現各自國家最優秀的年輕創業者……

人才匯聚、鼓勵創新、包容失敗、文化傳承,越來越多的創新思維正在中關村萌芽,越來越多的“瞪羚”正從中關村起步,越來越多“拿得出、叫得響”的品牌正與中關村緊緊相連。而中關村則收獲著她獨有的創新自信。

傳統與競爭——中國商道的樣本 知識分子報國的樣本

啟示三:今天的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創新創業夢的搖籃,這些夢編織著個人與民族的家國情懷,也訴說著利益與道德的商道精神。正是這些跨越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了夢想與情懷的創新創業夢鑄就了中關村的創新商道樣本,更折射著幾代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科技報國、實業報國的雄心。

1984年,已經40歲的柳傳志決定“下海”。當時,柳家7口人一度蝸居在一間12平方米、類似自行車棚的房子里。逢年過節,柳傳志都起大早去菜市場外排隊,一開門就往里沖,為的是在憑票定量供給的食品之外多買一只雞。

生活的窘迫讓人突破自我,而國家產業的落后激發愛國豪情。

在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動員大會上,柳傳志曾動情地說:“每每聽到國際上有人說中國只會簡單的制造,我就很是憤憤不平,而當聽到有人說,‘中國用堆積如山的襯衣換別人一架飛機,還得了便宜。’我就更是血往上涌。”

過去30年,柳傳志將始于中國科學院大院一間小平房里的小公司,變成全球第最大個人電腦(PC)制造商。人們無法不感嘆:時勢造英雄。

枊傳志創業十年后的中關村,1993年,當王志東創辦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時候,誰能想到這將開啟中國互聯網時代。

“全球華人,無論身在何地,無論背景如何,但大家談起中國飲食,談起金庸小說,談起中華歷史,就有說不完的話,我希望有一個中國的網站,成為全球華人的網絡家園。”

有了這個夢想,王志東數次赴美,不僅帶回了650萬美元的投資,更明確了公司要向互聯網發展的方向。1998年,四通利方完成與美國華淵公司的合并,新浪網誕生。

“老爸,那時候,你汽車不大會開,英文也講不好,怎么就讓美國人心甘情愿地投資?”游走在繁華的“中國硅谷”,仰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兒女時常這樣發問。王志東笑而不語,心中卻充滿了不斷實現夢想的幸福感。

改變自我、改變中國、改變世界,這是夢想的魅力。

如果把夢想比作光束,那么俞敏洪將自己的夢想照進了別人的現實,又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雖然過程曲折離奇,但他仍然鍥而不舍。

“雄鷹靠著翅膀可以飛到金字塔頂端,蝸牛一定會掉下來。再爬,再掉下來,繼續爬,終有一天會看到與雄鷹同樣的世界。而我,就是那只一直不停爬著的蝸牛,別人五年做好,我花十年干成。”

從柳傳志到王志東、俞敏洪,知識精英的人生軌跡已經和30年前完全不同,路徑越來越多元,但內心報國的熱情同樣炙熱。

2009年,已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的鄧興旺做出回國創業的決定時,包括妻子在內的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如今,從生物學教授到企業家,鄧興旺在知天命的年紀,完成了人生的新挑戰。

“中國種業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非常大,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中國的生物育種技術水平提升上去。就算不賺錢,也要堅持。我是農民出身,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什么,我對不起他們。”這位湘西小山村里走出來的科學家說。

當創業報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識,用有限資源實現無限夢想的過程,便成為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中關村培育創新,也培養出一種“守規則、重道德、講誠信、善公益”的企業文化、商道樣本。

利亞德的總部在北京市海淀區一處并不起眼的廠房中,這個由舊的襯衫廠改造而來的寫字樓卻成了全球LED領域的重要創新之源。

過去的幾年中,利亞德為國慶60周年慶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APEC北京會議,以及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德國議會、美國豐田中心等重要儀式、場所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利亞德”為世界所認識。

“‘利亞德’是個洋名嗎?”記者問。

“不是洋名,純粹的中國商道,意思是‘利益亞于品德’。”利亞德董事長李軍回答說,要立足競爭異常激烈的LED產業,不僅需要加強自主技術創新,還要看重企業道德帶來的“國際認同”“品牌尊重”。

“做一個企業,不光看你是否賺錢,還要看市場對你的認可、用戶對你的評價和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自豪感。”李軍的堅持獲得了認可,如今利亞德已在全球5地設控股公司,年訂單超5億元。

從1988年財務軟件研發做起,王文京創辦了亞太地區最大的管理軟件提供企業“用友”。王文京和“用友”成功的關鍵,公司名字就是生動闡釋,“做用戶之友”。

王文京說,商業上的成功,取決于能否通過創造和提供客戶價值,實現對社會的價值與貢獻。“只有這樣,商業上才能成功,也必能成功。”以此為動力,研發“跟用戶特別友好”的軟件,是他一直堅持的理念。

把客戶當做摯友,對客戶信守承諾,助推用友趕搭技術革新的每一次浪潮。目前,用友已擁有全球200多萬家用戶。

越來越多的中關村科技企業開始意識到誠信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意義。科技企業輕資產配置、知識產權部署密集,這讓科技“小巨人”遭遇了“融資難”。中關村打出“政府+市場”的組合拳,為近萬家小微科技企業撬動信用的價值,將企業信用積累變現,支撐發展。

在新東方位于中關村核心區的總部大樓內,俞敏洪依舊是一身休閑裝扮。如創業之初的親切,俞敏洪習慣了別人叫他“俞老師”;他習慣說,改革開放讓自己成了富豪,可他要做個有良知的心靈富豪。為此,俞敏洪一直尋找著商業運營和理想情懷中的“平衡點”。

自新東方創辦以來,已為1600多萬人次傳道授業,圓了眾多閃亮的夢。“做教育是我的理想,現在新東方做成了上市公司,并不是我的目標。”俞敏洪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擁有一所小型的私立大學,“富翁辦大學,目的要純粹,只允許捐款,當公益項目和社會責任來做。”

讓企業家朋友負擔全部費用,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負責思想和精神的培養——俞敏洪為這所民營大學設計了公益運營的藍圖。

無論是李軍對“利益亞于道德”的堅守,或是王文京要成為用戶摯友的心聲,抑或是俞敏洪想做個“有良知的心靈富豪”的理想。中關村創業人給現代商業競爭文化加上了獨特的人文注腳,續寫著創新企業文化的道德樣本。

中國與世界:中國夢的樣本

啟示四——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中國,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中關村不是“硅谷”,但卻跑到了世界科技前沿,成為與“硅谷”比肩的科技創新“新一極”。這其中,廣納賢士、延攬人才的政策“梧桐”效果突出。

坐落在北京北郊一處僻靜園區內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幾乎會讓每一個訪客驚嘆:該所成立5年內被《科學》《細胞》《自然》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已達19篇。

在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中關村核心區內,與生命所為伴的各類科研院校有200多家,聯想、百度等高科技公司1萬多家。這樣的密集度,全球少有。

距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不到十公里外,就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委員集體走出紅墻,就是來到這里學習,引起海內外關注。

國際科技革命正催生產業格局發生大變革,科技創新令各國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關村創新創業者們對此感受強烈。

專門投資原創發明和知識產權的北京智谷公司總裁林鵬說,海外高科技公司新一輪的創新布局正在向我們大軍壓境。比如高通公司,每年投入幾十億美金研發通信技術,同時通過專利許可收回60到70億美金,形成研發——技術壟斷——專利收費的良性循環模式,對我們信息設備制造產業構成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正在催生一批創新驅動的中國企業快速成長,勾勒出中國創新在世界舞臺上崛起的藍圖。

漫步在中央領導參觀學習過的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從全球最大的LED顯示屏,到3D打印的飛機關鍵零部件,從大型尖端醫療設備,到每平方厘米管壁上分布有80億到90億個小孔的污水滲透膜……上千項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產品是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的實力代表。

展示中心一角停放著大基醫療公司的最新醫療設備。“我們這臺最新研發的PET-CT機有兩項國際專利填補國際空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質量,產品已經銷售到美國費城癌癥中心等國際著名醫院。只要堅持自主創新,中國醫療設備就能像高鐵一樣,走在世界最前面。” 大基醫療公司董事長孫啟銀說。

在高舉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旗的中關村,創新創業速度引發海外關切。《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記者特德·格林沃爾德寫道,全球有許多城市都試圖復制硅谷,吸引眾多的科技創業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只有一個已經成為有力的競爭者:北京。

“全世界這個領域領先的只有兩家公司,一家在硅谷,一家在中關村,但我們和美國公司的技術方向不同,而且中國的市場規模巨大,我們不關心誰是世界第一,專心做好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就好。”盡管年紀輕輕,憶恒科技創始人殷雪冰說話頗有一番豪氣。

豪氣來自底氣。2012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殷雪冰和一名同學創辦了北京憶恒科技公司,抓住全球存儲技術新舊交替的機遇,研發出新一代大容量快速存儲設備。只有3萬元注冊資金的憶恒科技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吸引到2000萬元風險投資,并獲得百度等公司采購訂單,每年業務以幾倍速度成長。

同樣底氣十足的還有沈月雷。在美國錯失“教授夢”的沈月雷,索性利用個人所長創辦了一家專門研發生產基因敲除小鼠的公司。一直以美國為重心的沈月雷,為了降低成本,將部分環節搬回了國內,結果大大超于他的預料。

“除了學校和科研單位,沒想到2010年以后回來的海外人才比2010年前十年的都多,其中不少在生物醫學領域工作,形成了國內巨大的市場,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如今,沈月雷的公司在中國越做越大,已把總部從美國搬到了北京。

中關村已經有像沈月雷一樣的海歸創業者2萬人,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也被吸引而來。比如,網秦公司先后把三星Galaxy之父奧馬爾·汗和原索尼創意設計中心負責人尼可拉斯·努列招至麾下;前谷歌高管雨果·巴拉則加盟小米公司。

全球知名的科技投資管理公司以色列英菲尼迪集團董事總經理胡斌說,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正在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進入中國節奏,我們公司大部分業務都是圍繞把歐美的高科技項目帶到中國發展。我們在全球管理15支基金,有13支設在中國,連我們的老總都把全家從以色列搬到了北京。

如今,中關村延攬國際人才、吸納全球智慧的步伐正加速向前。一大批企業開啟了海外建設研究院、研發中心的進程,讓全球智慧匯聚中關村。百度在硅谷成立實驗室,吸引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吳恩達加盟;格靈深瞳在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設立聯絡研發機構,促中關村成為全球創新第三極……

在越來越多的人看來,中關村正在從追隨者、同行者轉變為領跑者,創新創業的中國夢正在跨越膚色和國界。

……

新華社記者最近一次到中關村調研,春天已近。

每到春天,中關村濕地依舊會吸引不少大雁、黑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前來棲息。它們為何選擇了這里?答案是:“是因為這里符合它們的生態需要,是它們的棲息地。”

那么,中關村又是誰的棲息地呢?實踐證明,中關村已經成為那些為了中國自主創新、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人的“棲息地”!

而這片“棲息地”正在擴大——2014年12月,國家決定將“中關村試點政策”推廣復制,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來源:新華社)



上一篇:新華社:創新贏未來——對話中關村郭洪
下一篇:移動商業時代:“O2O”創新大戰烽煙起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32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32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23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23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19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19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160㎡寫字樓出租
核心區5A級寫字樓招商
160㎡,精裝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