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5-03-02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今年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6599輛,同比增長近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2108輛,同比增長近5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2278輛,同比增長近7倍。如果按這一發展速度,到2020年似乎可以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00萬輛的目標。不過,上述數字是產量而不是銷量,銷量增速遠沒有產量這么樂觀,受到基礎設施缺乏、產品技術短板、售價過高等因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被接受程度還是比較低的。其實,作為一種替代能源產品的嘗試,初始階段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長速度不應太快,現在產量的高速增長其實放大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風險。
不可否認,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被接受程度要遠高于之前,消費觀念的轉變、限購分流和車輛自身水準的提高,都帶動了銷量的提升。消費者通過體驗和信息傳播逐漸認知了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同時公眾對環境保護也日益重視,這些都令其發展環境空前寬松。而正是購買熱情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車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的情形。大多數新能源汽車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缺乏核心技術,而且還存在著技術短板和缺陷,整車品質也有待提高。
當還屬于起步階段、不成熟的產品面對熱情漸高的消費需求時,若一味追求銷量,缺陷或短板在使用過程中會被成倍放大。同時巨大的保有量不但極大浪費了資源,也會導致被放大的負面評價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市場阻力。就如自主品牌被冠以低質低價的心理標簽一樣——其實當下的自主品牌已經有了質量的飛躍,之所以目前還無法扭轉形象,還是當初產品過于粗糙、用戶體驗過差的延伸,而新能源汽車面對的形勢同樣如此。
當然,車企提高產量屬于市場行為,是慎重考慮之后的結果,同時市場自己也有調節功能。但等到市場發揮調節功能結果明顯體現之時,新能源汽車或許已步上如今自主品牌的后塵。其實在當下,應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降低其對產品過高的期望,回歸到產品本身的水平線上,不要為了求新而盲目追求新能源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但至今沒有一項相對客觀的數據來評價目前眾多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接受到的信息更多是單一的官方宣傳。如果有更為客觀的衡量數據,不但能給消費者以參考,也能適時修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處于百花齊放和量變的積累過程中,產銷應適度增長,但切勿太過功利而盲目擴產。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