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6-13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5月28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美空軍學院發表演說時對中國的創新提出了質疑。他指出,雖然中國每年畢業的工科學生是美國的6到8倍,但是“我諒你們也說不出一個來自中國的創新項目、創新改變或創新產品。”面對拜登的質疑,不僅中國國內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而且就連美國國內的一些媒體也開始為中國抱不平,認為拜登的話底氣不足。比如,為大家所熟知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針對拜登的話在其網站上刊載文章,認為目前中國研發投入的增長每年都在20%的水平,并且這些投入已經起到效果。文章更認為,中國如今是世界最具創新能力公司的集聚地,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公司都獲得了空前成功。
實際上,拜登這次再次拿中國來“說事兒”,目的無非是為了給美國人打氣,就像不久前奧巴馬信誓旦旦地宣稱“美國還將領導世界”一樣。在目前經濟增長無明顯起色、一大批后發國家競相追趕自己一極獨大地位的情況下,美國的政客們必須要放出些自我吹噓的言論來,以提振美國人的自信心、贏得他們對政府的支持。所以,這一次美國內外都一致地反對拜登的觀點,也反映了主流民意對美國罔顧事實的不滿,并且進一步驗證了包括中國等國家在內的后發國家正在崛起的客觀事實。
當然,作為中國自身而言,聽聽尖銳的質疑也并不是什么壞事。何況,這種類似的質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都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
單就拜登演說中所提到的現象而言,中國培養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但在原始性發現或者創造上尚未能有所突破,確實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這不單單是拜登這些人注意到了,我們很多科技界乃至其他社會各界的人士也已經多次提到過這一點。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就與之有些類似。
面對這樣的質疑也好、困惑也罷,我們不能就此來否定中國創新能力正在穩步提升的客觀事實。這不單單是因為我們的創新投入在逐年增加、創新環境在穩步改善,而且一些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確實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比如,我們一些以科技為支撐的重大創新工程,像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高速鐵路等,都極大地加速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農業科技、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創新進展,更是大幅度提高了13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創新在中國的正確含義有充分的認識。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理所當然地要重視創新,但對于重視什么樣的創新要分清楚次序。創新究其本質而言,既包括了原始性的發現和創造,也包含著對已有科技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和規模化的一系列鏈條式環節。在這些創新鏈條之中,作為后來者如果能夠從后端入手,不斷擴大創新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同樣是創新能力的一種體現。
尤其是從世界各國的發展來看,創新價值的體現乃至創新能力的評價,更看重的是對創新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而且,一些創新大國的誕生過程也說明了,善于在這些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的環節上切入創新,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基本路徑。所以,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很多人能夠從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待今天中國的創新能力增長,而不是只把眼光盯在原始性創新這一點上。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