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內容
http://www.86xian.com 發布日期:2014-04-29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 關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創新驅動 轉型升級】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2013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專利大國,但與專利強國相比,基礎型、原創型、高價值和核心專利相對較少,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力度,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在新形勢下,知識產權既要當好‘攀枝之花’,又要做好‘頂梁之柱’。”4月22日,剛剛履新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的申長雨在《2013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發布會上,首次公開闡述了自己對知識產權的新解——
當好“攀枝花”,就是要有目標地前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相適應,既不能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更不能游離在經濟社會發展之外,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做好“頂梁柱”,就是要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專利數量增長迅速
白皮書顯示,2013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新成績,各項指標快速增長,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37.7萬件,同比增長15.9%。其中,創新含金量高的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在全球排名超過德國,位居全球第三。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88.15萬件,連續12年居世界首位。作品登記84.5萬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6.4萬件、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達到1333件、林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累計突破1200件,均創歷史新高。
申長雨在白皮書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專利申請數據也統計出來了,發明專利15.6萬件,同比增加了10.6%,占3種專利總量的近四成,國際專利申請量4200多件,同比增長8.5%。我國專利申請的數量穩中有增,專利大國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組成員、中南財經大學原校長吳漢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體現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占的比例能達到專利總量的40%,這表明,我國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專利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許春明分析,PCT國際專利申請是檢驗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把標尺,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國際化市場驅動和政府激勵政策引導,全球第三的排名與中國經濟規模全球第二基本匹配,反映了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越來越多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專利質量有待提升
在專利申請的數量和總量上,我國已多次摘取過“世界第一”。申長雨說:“專利的數量是基礎,質量是關鍵。近年來,我國專利的數量不斷增加,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說明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
盡管我國是專利大國,但并不是專利強國。申長雨指出,跟專利強國相比,基礎型、原創型、高價值和核心專利相對比較少。圍繞提升專利質量,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不斷研究,現在總體的思路是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他解釋說,“穩增長”就是穩定專利增長的速度,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調結構”就是不斷提高發明專利在其中的比重;“促轉型”主要是促兩個轉型:一是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專利向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專利轉型;二是由市場前景不明朗的專利向市場前景明朗的專利轉型。
吳漢東告訴記者,從世界知識產權有關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來看,我國在一些高新技術方面,比如計算機、生物、醫藥設備、藥品、汽車等行業,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核心專利數量比較少。總的來說,我國專利“數量較可觀,質量待提升”。
大力推進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黨的十八大敏銳地把握了世界科技創新的脈搏,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拉開了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新一輪產業轉型序幕。
申長雨認為,這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知識產權事業既要當好“攀枝花”,又要做好“頂梁柱”,既不能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又要立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就專利而言,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至少可以做3件事:
做好專利的區域布局,要使專利在促進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做好專利的產業布局,尤其是圍繞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好專利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從全球產業鏈低端向高端的轉移;
做好專利的海外布局,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保駕護航。
針對企業為創新主體的新形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有關部委去年起加大了對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例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的推行工作,全國累計約1800家企業參與貫標;教育部建立7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推動高校技術轉移工作;版權局批準建立國家海峽版權交易中心和青島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農業部推進的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掛牌運營,建立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展示交易平臺;林業局加大林業植物新品種轉化應用力度,近20個授權新品種得到轉化應用,建立木地板、竹材加工等3個知識產權聯盟。
許多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必須看到悄然興起的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深刻變化,保護技術變革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必須繼續大力推進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使知識產權成為創新市場的“攀枝花”和“頂梁柱”,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